习近平长征讲话核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16年10月27日 11:28   来源:光明网   公方彬

  习近平长征讲话核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习近平讲话释义

  作者:国防大学教授 公方彬

  【专家简介】

  公方彬,国防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教授,正师职研究员,大校军衔。1980年底入伍,3次参加边境作战,荣立一等功2次,三等功4次,1984年3月被广州军区授予“模范思想工作骨干”荣誉称号,获二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4月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代表作品: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发表理论文章230余篇,个人著述600余万字。

     如果只是回顾和弘扬,我们尽可用心感知80年前那次空前绝后的悲壮行军,让沉寂的心激动一次,精神洗礼一次。很显然,如此规模的纪念大会,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恢复记忆,而是着眼当下,关照现实。或者说,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起于长征,并不止于长征,他是以纪念活动为载体,引导全党和全社会集体思考一些重大命题,因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同样,一个前进方向和路标模糊的民族或政党,也容易迷失。

 

  一、清晰政治路标

 

  怎样才能记起来路,找到出路?通过一个个内含政治思想与价值观念的标志性事件来标识前进路标,是基本的也是惯常的做法。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活动就是其中的一个做法。

  索尔兹伯里评价说:“人类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他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人类产生的“史诗”是否以这四个来概括,值得商榷,但对红军长征的评价却不为过。因为中国共产党为自己的队伍注入了政治信仰,从而激发出人的最大潜能,进而上演了一幕光耀世界的人间活剧,却是不争的史实。

  长征精神中有许多永恒的精神品质,只要将其与时代对接,总能焕发出巨大的活力生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财富,甚至是人类的财富。弘扬越深刻到位,越能推动党、国家和民族实现跃升。这也是习近平高度重视弘扬长征精神的原因。

  此前,习近平在遵义会议旧址曾提要求:“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了“不忘初心”。本次讲话,进一步揭示和阐释长征精神的本质和意义。“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这些突出的是长征精神的本质内含和时代价值,完全可以化作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路标。

  当然,弘扬长征精神,并非回到过去,复制历史,而是以历史启示当下,引领未来。换言之,任何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生,都奠基于那个时代,都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如果我们不考虑历史和社会差异,试图重复历史和回到历史,只能邯郸学步。所以,习近平指出:“长征走过的道路,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今天,我们同样需要翻越教条主义的障碍,避免把财富变成包袱。

  二、挑明政治生态

  谈及红军长征的丰功功绩,习近平如数家珍,那些高尚的行为、感人的故事,让人们不能不珍惜这段历史,仰视先烈的精神。比如,讲话中列举的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3名红军女战士,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借宿徐解秀家中,临行前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一半留下。于是有了老人的理解:“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正是有了深深的感动,而让现实中的丑恶愈加耀眼。原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的夫人,张口索贿是那么轻松自然,那么理所当然。原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住的是800平米的房子,请的是年薪不菲的厨师和保姆,甚至还请了专职宠物养护工。

  所以,习近平要求全党看到历史机遇的同时,还要看到严峻挑战。“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他还引用邓小平说过的话:“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