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成人视角争论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

2016年10月20日 08:13   来源:红网   宋潇

  此前,一篇名为《四大名著或不适合孩子》引起广泛热议,围绕“四大名著”的阅读问题再掀波澜。不少论者不认同作者的看法。最近,郑州外国语中学高三学生对此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呼吁“请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决定读什么样的书……”(10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在近段时间内一直饱受争议。虽说各方立场看似水火不容,但争议的焦点无非就是围绕在四大名著的适宜性方面上。有人认为“孩子有权选择阅读书籍”,也有人质疑四大名著对儿童身心会有负面影响,这看似是一场无休止的观点博弈,其实不过是抛弃了“喜好自定”的原则,而做出的“单方面”争执。因为,这些争执并没有真正考虑孩子是否愿意读四大名著。

  当然,高中生驳斥北大教授的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一家之言”。可关键问题在于,在以往的争论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专家学者占据着言论高地,没有一些代表“基层”的质疑声发出来。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成人审美价值观,嫁接于儿童世界的畸形态势,不客气地说,这偏离了“自由阅读,自主选择”的中心。其实,“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这一论点在立论之初就存在明确逻辑硬伤。因为,形而上地讲,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所有经典书籍,都没有明确的“适合与否”的判别标准。

  传统观念认为,一些经典名著正逐渐脱离主流文化,稍不注意,会给孩子的启蒙教育起到误导作用。虽说这样的说法存在一定合理性,但放在孩子眼里,这毕竟是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不算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引导。正如质疑北大学者的这位高中生所说:现实中的低俗,其实比四大名著更甚。确实,在我们的教育领域中,不断提倡的“积极健康式阅读”,很大程度上都是我们自我标榜的“积极与健康”,以成人世界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培育理念,极其容易走偏。

  此外,“厚黑学”“权谋之术”以及“公关秘籍”之类的书籍尚且能够大行其道,为何四大名著就没有立身之处呢?退一步说,就算四大名著内存在某些不当内容,但归根结底,我们也曾经得益于四大名著而长大。有人甚至会因为一本书,或者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转变了自己的人生观念吗?所谓各有所喜、各有所悟,传统经典的内涵,就真的不适合主流文化吗?

  可以说,看待高中生驳斥北大学者的这篇文章,不应简单地停留在“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的常态争议中。所谓“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的争议,其实只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碰撞可以,但颠倒是非却不可以,一些自持专业权威的观念,非但没有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反而还限制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事实上,读过四大名著的人都知道,这四部书所带来的,不仅是四部传统经典名著,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并且是具有代表性和辨识度的文化符号认同。

  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也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客观的评价体系,“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相信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珍惜孩子们对四大名著的憧憬与向往,从而为我们的教育期待,找到一处宁静的心灵港湾。

  总之,当传统和潮流开始碰撞,当时尚与经典出现价值裂痕,需要的是人们恪守住内心的底线,不需要过多地争议“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而是拷问自己:我还愿意读四大名著吗?

  文/宋潇(西南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