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出租车拒载重现杭州 网约车能否当好"鲶鱼"?

2016年10月19日 13: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G20峰会过后不到两个月,北京的张女士在杭州打车时遭遇了堵心经历:司机先是未经同意强行拼载,有异议时还恶言相加,甚至动了手。杭州孤山路,尽管路边的游客不停上前询问,却几乎没有一辆出租车愿意载客,要不司机就是狮子大开口。他们不打表随意加价只是“副业”,真正赚钱的是把人拉到各种商店、餐馆、酒店,拿回扣,有的甚至能拿到50%。这样的拒载、拒打表,在孤山路几乎是日常现象。

  出租车拒载!原形咋露得这么快?

  G20峰会刚结束,这杭州的哥还真是会挑时间给政府部门添堵。再加上,十一期间各地推出的网约车新政引发民意强烈反弹,舆论直斥政府保护出租车市场垄断,而政府回应乏力,一些的哥选这个时候出来搞事,这脸打得也真是没谱了。其实,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是出租车的老毛病又犯了。早在网约车出现之前,出租司机们就是这样一副大爷脾气,弄得乘客一片打车难的哀鸣。各地网约车新政还没最后敲定,一些出租车司机就又捺不住露出了原形。【详细

  出租车拒载现象长期存在于多个城市。这种现象不仅让乘客“很受伤”,同时也让城市形象“很受伤”。所谓拒载,并不是出租车司机不想挣钱,而是只想挣“大钱”不想挣“小钱”。所谓挣“大钱”,要么只载那些路程远、付费多的乘客;要么专载那些外地游客去高消费场所然后拿回扣;要么不打表随意加价,变相宰客。

  出租车拒载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市场竞争不充分、供需不平衡;二是监管缺位致使法律法规沦为摆设。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出租车司机应是抢着载客而不是拒载。如果出租车车多客少,司机生存“压力山大”,还会拒载吗?可以说,任何出租车拒载现象背后,都是市场出了问题。【详细

  出租车和网约车都应在规则之下有序运行

  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早就告诉我们,只有放开竞争,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质量。要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把网约车和出租车纳入同一个市场进行考虑。都是个性化出行方式,一个扬招,一个通过网络约招,除了叫车的方式不同,在服务性质上并无本质区别,为什么要强行分割成两个市场,并且一定要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如果能把两者作为统一市场进行管理,降低网约车门槛,就会大大增加市场供给。【详细

  当然,这么说不表示网约车不该管,事实上,网约车作为一种“互联网+”形势下的新业态必须要管理,任由网约车市场疯长最终受害的还是市场本身。但是网约车市场需要管理,出租车市场更需要管理,而且需要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上进行大的改革和提升。【详细

  出租车是城市的窗口,其正常运行,不仅关系到出租车司机的现实福利,更关系到老百姓的出行权益。一个健康的市场,首先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只是为了照顾一个群体的固化利益,而置广大民众的正当权益,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于不顾,显然是有问题的。无论是出租车,还是网约车,都应该在规则之下有序运行,而不是此消彼长、彼消此长。【详细

  治理出租车拒载,市场和法律一个都不能少

  解决出租车拒载顽疾,市场与法律一个都不能少。而市场的问题必须从市场角度来解决,即增加市场供给,以竞争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比如,放松对网约车限制以保障网约车供应量,或增加出租车供应量。

  个中关键,还在于城市相关管理部门要真正懂市场,要落实法律规定。只有懂市场,才能合理制定网约车新政、深化出租车改革,解决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只有严格落实法律规定,才能让出租车司机敬畏法律、尊重乘客。【详细

  出租车行业管理也是国家社会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些问题长期存在、反复出现,折射出来的就是理念和管理手段的落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管理上动大手术。而未来出租车市场管理的方向,其实应该向网约车的管理学习,打破公司制,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详细

  微言大义:

  @军师巷:出租车缴过“保护费”就是任性!

  @慧儿vivivi:说真的,哪里的出租车都一个德行。

  @菲佛里特:群众要的是实惠方便的出行,不为群众着想的行业终将被淘汰。

  @piaofltk:全面放开出租车市场,出租车实行备案制,允许个人从事出租车运营。

  @米兰神兽小公鸡:所以还是需要网约车。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正当各地网约车细则陆续公布之际,杭州出租车却戏剧性地跳出来“抢镜”,令人不禁浮想联翩。G20峰会过后不到两个月,杭州的哥们就故态复萌,公然拒载,这也并非偶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杭州,乃至全国很多地方,拒载现象可谓出租车行业长久已来的痼疾,即便多次被曝光,也无济于事。原因无他,垄断罢了。全面放开出租车市场应是治本之策,但在强大的既得利益群体面前,目前或许还不现实。我们现在所能期待的,就是网约车这条“鲶鱼”了。至于它能否真正搅动出租车市场里的“浑水”,恐怕还得看各地细则能否给予其足够的施展空间。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