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的士”暂停,“特权思维”仍需警惕

2016年10月12日 10:24   来源:光明网   朱昌俊

  9月23日,福州市公交出租车公司对外宣传称,为保障公车改革工作、合理有效配置公车资源,公司将推出公务用车定制服务及公务员家庭用车定制服务。记者近日从多个渠道了解到,这一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务的士”目前已暂停营运。(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客观而言,在一般公务用车取消后,出租车公司若以定制的方式来满足公务员群体的出行需求,也未尝不可。但福州版“公务的士”所存在的问题,却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推出此款服务的福州市公交出租车公司并非属于完全的市场化性质,而是具有国企背景,这种状况下,难免让人联想到是一种变相的“特供”;二是,名为“公务的士”,其所服务的人群不仅包括公务员,也包括了公务员家庭,已然显得不伦不类。三是,在传统出租车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再划定专门的公务的士,不乏有搞特权化之嫌,也不符合出租车不得“挑客”的相关规定。

  上述背景下,“公务的士”的草草收场其实有其必然性。但公务的士的出现,仍有必要进入更深入的思考。某种程度上说,目前虽然未有信息表明,当地官方直接接入了公务的士的运营,但其也属于公车改革后所引发的社会后续反应之一。其中最明显的,还是体现了公务员出行上的一种特权化思维的残余。

  应该看到,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并不是说对于公务出行需求不管不问,而是直接以货币补偿的方式来代替专门的公车。换言之,领取了车补的公务员,在出行工具的选择上就应该“自己想办法”,与一般市民保持平等对待。比如共享社会的公共交通资源,而任何试图寻找特殊化的做法,都有搞特权之嫌。那么,专供公务员的“公务的士”取消了,是否还存在其它的特殊形式,仍值得警惕。如“公务的士”就有提供定点保障服务一项,主要是指出租车停靠在政府办公区外待命,以供调配,现实中是否还有类似隐性的“定点保障”,各地不妨排查。

  公车改革的初衷除了是要降低财政支出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剔除某种“出行特权”,即要让公务员的出行与社会整体出现需求的满足实现一致化,而非搞特殊对待。遵循这种思路,解决公车改革后公务出行的问题,在根本是应是为了做大公共交通资源这块大蛋糕,而非在“另起炉灶”上想办法。如近几年网约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大大提升了社会的出行效率,公务员群体自然也是受益者。此前媒体也有报道,公车改革后,不少官员学着用手机打车订车。然而,从当前一些地方出台的网约车细则来看,其对网约车所设置的高门槛,已然不利于更好的满足公共出行的需求,这之中的“受害者”当然也包括公务员群体。这种阻滞公共交通体系壮大的倾向,是否会加剧公务出行向“专供模式”的回流,显然值得反思。

  标新立异的“公务的士”虽然被暂停了,但这一方式所折射出的某种“出行特权”思维的消除,或仍待时日。它一方面是指对那些或明或暗的针对公务员群体出行的“定点保障”,要提高警惕;另一方则是指,在做大公共交通资源和更好满足社会多元化出行需求上,政府部门亦需要秉持开放思维,因为这不仅是解决公务出行的最好方式,同时也具备不可替代的社会红利。(朱昌俊)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