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拉迪:无需恐慌,中国银行业运行良好

2016年10月10日 13:14   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2016年6月6日刊发

  近期,中国债务已经成为西方媒体眼里的热点命题,海外几大评级机构不断用级别下调发表对我国债务危机的担忧。而实际上,2015年全国政府性债务负债率为41.5%,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两项指标均低于国际警戒线。

  相对而言,比较严重的是企业债,一些人认为,随着经济的下滑,脆弱的中国银行业可能因此而陷入危机。而作为海外不可多得的对中国立场比较客观的经济学者,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认为: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在2%以下,而且很多银行已经在着手处理不良贷款。另外,中国的银行贷款绝大多数都是贷给私有企业的,风险可控,即便是贷给一些僵尸国有企业,政府也已经在想办法清理。况且,中国在90年代末曾经对银行业巨额的呆坏账做过资产重组。

  作者认为,只要将贷款增长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中国不大可能发生银行危机。

  文章由观察者网马力译自6月1日英国《金融时报》。

6月1日英国《金融时报》文章标题:无需恐慌,中国银行业运行良好

 

  中国快速增加的债务,尤其是企业债,让人们日益担忧这个国家也许已经无法避免银行危机,这不但将拉低其经济增长,而且还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的溢出效应。上述结论来自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一些投资银行近期的预测,他们认为近些年中国的银行贷款大量流入国有企业,而这些国有企业大多产量过剩、利润微薄。

  虽然将贷款继续放给已经无力支付本金和利息的企业将增加金融风险,但只要将贷款增长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中国还不至于面临潜在的银行危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看到在债务占GDP比例增加的同时,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而一个国家对债务的承受能力与储蓄占GDP的比例有很大关系。

  其次,中国债务的绝大多数以人民币形式存在。当地企业从2014年第三季度起就已经开始偿还外币债务,目前外币债务仅有人民币债务的二十分之一。相比之下,近期的一份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研究报告指出,外币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的中位数是中国该比例的4倍。另外,不要忘了,中国还是一个主要的债权国。因此,中国不太可能发生类似1997年那样的亚洲经济危机,那次危机的发生是由于外国债权人拒绝延期一些亚洲公司的债务。

  第三,银行危机几乎总是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务栏出问题开始,但是中国的银行却苦于手中储户的存款太多。

  银行很少依赖大笔融资,因此贷款和资产负债表中未能体现的资产大约与存款额持平,而这一比例与银行危机时常见的120%-150%的比例相比要小很多。而且无论出现何种情况,中国央行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应对潜在的银行危机。例如,现在央行要求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7%,如果降低这一数字,就会对银行流动性产生积极影响。

  很多人对中国将爆发银行危机的预期还来自一种观点:中国的银行体系远比其自身宣传的要脆弱的多。考虑到信贷快速增长,在1%-2%区间波动的不良贷款比例(nonperforming loan ratios)并不十分可信。但这一观点并未意识到,很多银行正在忙着解决不良贷款问题,这样不良贷款比例低一些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例如,中信银行和交通银行在2015年上半年分别清理了75%和30%的截至2014年底到期的不良贷款。另外,中国银行业拨备覆盖率(provision coverage ratio,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观察者网注)的平均值是不良贷款比例的150%。

  脆弱的银行系统是否可能最终被迫大幅降低信贷扩张,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缓慢增长通道呢?其实,这正是日本银行业目前的状态,一些人相信中国注定将步日本的后尘。上世纪90年代,银行向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大量放贷,导致银行到了破产的边缘。于是中国政府启动了大规模债务重组计划,使得银行体系能够继续放贷,本世纪头1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其实就是受益于此。而这一切与日本的情况完全不同,日本政府过去10年里从根本上是拒绝承认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问题的。

  另外,如今中国的银行与上世纪90年代时相比,不再受到低效国企的拖累;在90年代中期,就在大规模债务重组之前,银行对国企放贷的金额占到全部贷款额的62%;而今天,这一比例仅有30%,原因是银行将大量的钱借给了私营企业和个人。私营企业的利润率是国有企业的两到三倍,而在个人方面,其资产负债表大多是非常健康的。

  若希望降低金融部门内累积的大量风险,政府必须严格控制给长期盈利能力低下的国有企业的借贷。其实,中国中央政府已经着手清理这些所谓的“僵尸企业”(zombie companies),但在地方层面,抵触情绪在所难免。

  因此,必须克服地方层面的抵触,而中央政府还必须处理已经积累的坏账,有些是过早勾销的坏账,有些是不良的银行证券资产,甚至还有些坏账可以追溯到某些绩效差的金融机构债务重组的之时。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