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父出游”何时才不成新闻?

2016年10月08日 09:31   来源:红网   卜新国

  10月4日傍晚,一张有点模糊不清的照片,让不少网友直呼“戳泪点”。照片中,昏黄的灯光下,一位身穿灰白色上衣的中年男子,紧紧抱住一位老人。记者联系了拍摄照片的网友,得知老人是男子的父亲。(10月6日《现代快报》)

  该照片被拍摄者发到微博之后,被众多网友和媒体点赞、转发;“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抱我们的吧……”“突然好想哭”“这是最帅的男人的背影”种种评论也充分表达着人们的感动之情。而四年半前,62岁的台湾男子丁祖伋用花布抱母求医的图片也曾爆红网络,感动了全世界,“现代孝子的典范”“这是第25孝:花布包母”,网友纷纷表示“被感动到哭了”。

  原本只是一次无心之举,但竟受到了如此关注,或许这也是两位主人公始料未及的。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不张扬,不做作,的确让人钦佩。不过,《孝经》有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而《宪法》《婚姻法》也明文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所以无论于情于理于法,孝敬老人应是做儿女的本分,不必对之大惊小怪。但两位男子却能够感动无数人,成为大众聚焦的新闻,说到底,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才让人倍感新奇。

  在现实生活中,殴打老人、抛弃老人的忤逆之举总是让人心寒,空巢老人“面对着天空发呆”的场景总是让人心酸。年轻时为了子女和家庭倾尽所有,到头来却这般遭遇,个中缘由就只是子女们的一句“没有办法”或那些所谓的苦衷可以搪塞的吗?

  摸着良心想想,是谁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是谁在我们倔强叛逆时独自伤心落泪,是谁省吃俭用掏光了所有的积蓄为我们交了首付,他们就是无所不能的吗?他们就没有一言难尽的苦衷吗?他们就应该一味付出而得不到任何回报吗?如果当父母没有“利用价值”时就“过河拆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嘴脸才会如此心安理得?

  其实还是应该牢记两句话。第一,亲情比钱财更重要。钱不够了还可以再赚,但被伤害的亲情或许一辈子都无法修复,丢失之后或许永远都无法找寻回来。那样,挣钱的意义何在?第二,活人比死人更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与其在无法挽回的时候后悔不迭,与其在百年之后烧纸祷告,不如趁父母活着的时候对他们好一点,多尽些理所应当的孝道。

  让我们对父母多一些宽容,如同他们当初宽容我们一样;让我们对父母多一些忍耐,如同他们当初忍耐我们一样;让我们对父母多一些陪伴,如同他们当初陪伴我们一样。

  “我想我也会这样抱着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小时候你抱着我,长大了让我抱着你。”如果更多的人都能这样想、这样做,如果更多的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感恩父母、善待老人,如果更多的孝行再也不会成为新闻引发公众关注,“孝”的观念才算真正深入人心,“孝”的文化才会在千家万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