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需要这样的壮士断腕之勇

2016年09月30日 09:24   来源:北京日报   崔文佳

  “灵山样本”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敦促我们再去思辨和领悟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绿色发展新路的过程,注定不是简单的拼拼凑凑、修修补补,而是一种“伤筋动骨”的结构性再造,会触及既有的利益格局。能不能自我革命,敢不敢刮骨疗毒,就成为能否推进生态保护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国庆黄金周将至,全国主要景区皆进入备战状态,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出现客流小高峰。然而,“北京第一峰”灵山却是另一番景象——景区管理处大院鸦雀无声;上山索道空空荡荡,没一辆缆车往返;曾经红火的饭店商店也都大门紧锁。原来,门头沟区政府为持续20多年的灵山旅游开发按下了暂停键,与此同时,亚高山草甸生态修复、小流域治理等生态项目正在推进。一场旷日持久的疗伤工程正在进行中。

  主要依赖“门票经济”的旅游景区闭门谢客,无异于自我砍断了摇钱树,但审慎思之,灵山景区此举可谓算清了眼前的小账和长远的大账,值得我们为之叫一声好。 上世纪90年代初,灵山便成为京西旅游胜地,观光游客络绎不绝。随之而起的,是各类游玩项目及在所难免的副作用。比如,游客骑马上山,马蹄刨出了草根,马粪腐蚀了土壤,久而久之,植被愈发稀疏、岩石开始裸露。据统计,灵山景区年接待游客高峰时曾达30万人次,但近年已跌至五六万人次。“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道理并不难懂,但在真金白银面前,能够真正下定如此决心的景区恐怕并不多。我们期待痛定思痛的灵山,能够早日恢复“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的美景。

  在强调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当前,“灵山样本”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敦促我们再去思辨和领悟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们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而得出的真知。基于我们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两山论”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人们意识到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令人欣喜的是,后者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认识并不会天然地转化为行动,“冰上开车”的现象也存在于生态保护之中。首次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生态文明呈现出“高认同、低认知、践行度不够”的特点。更戏剧性的是,高学历群体的知晓度遥遥领先,但践行度得分甚至低于小学学历及以下群体。社会上的很多现象也为此提供了佐证,有些地区一边高谈生态文明,一边却大干快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一边喊着生态保护,一边却任由非法排污弄脏空气河流土壤。凡此种种,以名不副实的行动掩盖虚浮,结果就是消费社会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正向预期,消解生态保护自身的内涵与价值。如果听之任之,就可能出现“冰上开车”的现象:马力很足,轮子在转,车子却止步不前。

  就像水变成酒需要酒曲的催化,生态保护从观念化作实践亦是如此。这份催化剂,包括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笃定与坚持,也包括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力度。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大踏步的发展,又让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压缩式呈现。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势必得不偿失。探索绿色发展新路的过程,注定不是简单的拼拼凑凑、修修补补,而是一种“伤筋动骨”的结构性再造,会触及既有的利益格局。能不能自我革命,敢不敢刮骨疗毒,就成为能否推进生态保护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阵痛在所难免,但阵痛之后才能有新生,能否看清这一点,考验着各个行为主体的大局观和长远目光。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描绘的美丽中国,激发亿万国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凝聚建设美好家园的同心众力。可以说,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国家向着全面小康的绿色进军,一个民族为了永续发展的坚定抉择。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相关部门、旅游景区、社会公众都拿出勇气、拿出行动,就一定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