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文具击中了学生消费的软肋

2016年09月26日 07:59   来源:西安晚报   然玉

  学生文具的质量好坏一直备受家长关注,近期央视一档节目对学生用品做了一次抽查,结果发现笔帽、固体胶等课桌上的用品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胶水甲醛残留、本册亮度超标等。(9月25日《新京报》)

  关于“有毒文具”的种种猜想在民间流传已久,此番经由专业检测所得出的各项理化数据,无疑又一次证实了公众内心的担忧。形形色色的文具,平日为学生群体所广泛使用。其安全性如何,注定有必要系统评估一番才是。而从业已公布的相关个案来看,情况显然不甚乐观。所谓“气味大”的文具,实测发现果然甲醛超标。那么,一个下意识的追问是,此类凭感官判断就可推测“有问题”的文具,又怎会堂而皇之地在市场大肆销售的呢?

  现实中,学生文具之所以隐患重重,无疑与其零售流通渠道有关。众所周知的是,学校周边鱼龙混杂的小店铺,长期构成了学生消费的主要去处。包括采购文具用品,学生、家长们也主要就近去这些小店解决。然而,有鉴于此类店铺所普遍采取的低成本、低定价策略,其多半会倾向于选择“低价劣质”的货源;再加之,这类商店在品控意识、品控能力上存在先天不足,故而很容易就放任“不合格商品”流入流出。

  其实,非但是文具消费,所有类型的学生消费,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学生群体尤其是低龄学生群体,一方面支付能力极其有限,另一方面也不具备健全的消费观念。以文具选购为例,学生们总是被鲜艳的颜色、浓烈的香味等所吸引,而几乎从不考虑“安全不安全”的问题。于是乎,生产者、销售者投其所好,将劣质产品稍加“包装”,便很容易获得学生们的青睐……如此这般,任由恶意满满的市场各环对涉世未深的学生步步算计,后者难免会一再受伤。

  有毒文具层出不穷,背后有着极为复杂的成因。这其中,家长们对子女消费缺乏有效干预和正面引导,无疑难辞其咎。而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整个公共质检体系的失守,在此事中同样令人无比失望。按理说,有鉴于学生消费的特殊性,其对应的市场环境本应得到更为充分的净化才是。可是现实中,种种针对学生对象的零售领域,甚至比全社会整体市场“受规制”的平均水平还不如。由此,风险与监管的明显错位,既是一种公共治理的失误,更是一种被放任的“施害”。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