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站遭商铺“入侵” 莫让公共权利在候车大厅走失

2016年09月13日 13:17   来源:东方网   罗志华

  网上搜索“北京南站”,很容易发现这样的关键词:拥挤、无座、过度商业化。然而在建站之初,南站曾对外称总计5000个座位,可容纳万余名旅客同时候车。但最近三四年,各类商铺从车站外围“入侵”到了车站的心脏地带。比如今年7月,某品牌汽车甚至开进候车区,在密集的商铺和候车旅客中办起了车展。候车厅俨然已变成“商业街”,乘客进站需在商铺间穿行如走迷宫,没有座位的候车旅客,只能站着、蹲着或在商铺附近席地而坐。(9月12日《新京报》)

  对于候车大厅这类公共空间,往往存在两种争夺力量,其一是商业追逐利益的力量,其二是旅客追求公共服务所构成的力量。此类公共空间的分配情况,取决于这两股力量角力的结果,北京南站的候车座位被商铺逐渐侵占,是商业力量日益强大、公共诉求在此日益式微的体现。

  具体而言,不断增加的客流量、日益上涨的商铺租金、不被约束的扩张欲望、层层转包的营运模式等,都在不断刺激逐利冲动,为商业力量持续加劲。相比之下,旅客却很少有地方表达诉求,且旅客犹如一盘散沙,往往又缺乏代言人,因此形成不了维护公共权利的合力,在与商业力量的争夺中,公共权利当然容易败下阵来。

  然而,旅客是候车大厅商业发展的基础,商贩理应以保障旅客的基本权利为赚钱的前提,哪有自顾赚大钱,不顾旅客基本权利的道理?且从规则上看,我国《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明确规定,普通候车室当中,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1㎡。这家车站的候车队伍几乎人贴人,当然无法达到候车面积标准。尽管这一标准不具强制性,但起码应该拿来参考,作为平衡商业权利与公共权利的一个指标。

  在构建服务型社会、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大背景下,这一现象显然需要加以改变,而改变的最直接方式,是让争夺空间的力量形成有利于公共权利的消长,一方面,要为公共权利找好代言人,也不妨划出一条红线,替旅客守住基本空间;另一方面,需遏制商业过度逐利冲动,通过治理层层转包、哄抬租金、空间随意占用等现象,将商业行为规范化、合理化,使之保持最起码的克制与分寸。

  事实上,在许多公共空间,商业与公共权利角力的现象并不鲜见,公共空间受商业过度挤压现象更是司空见惯。车站码头需做好空间分配,其他许多公共空间也是如此,不让公共权利在候车大厅走失,其他公共场所也同样不能。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