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获多套购房资格“假离婚”背后的“真问题”(图)

2016年09月13日 11:59   来源:新华网   孙畅悦

  近日,7名恶意编造、传播“上海9月起将实行购房信贷新政”谣言的涉案人员已被警方一举抓获,并依法进行刑事拘留。10日,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谣言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社会影响恶劣,上海多个部门严肃查处。至此,由谣言引起的离婚潮,才逐渐平息下来。

  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场闹剧背后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其实,为获多套购房资格,夫妻之间“假离婚”的方式并非近年来的新鲜事物,一些小说、电视剧的情节也有所提及。不止买房,子女上学离婚、为生二孩离婚、拆迁补偿离婚……这与感情走到尽头、“小三”插足无 关。夫妻双方为获得某种利益而达成离婚协议,且有复婚打算,人们将这种离婚称之为“假离婚”。

  从家庭层面来说,“假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两个人因为彼此相爱走到一起,结为夫妻,它凝结了人性里诸多美好的品质,圣洁、忠贞、包容、奉献。人类学家曾感叹,婚姻是人类最深刻的结合方式。因利益而解除婚姻的纽带,虽然称之为“假离婚”,但实际上从“小红本”变成“枣红本”的那一刻起,离婚就具有了法律事实,也就是说,“假离婚”就是真离婚,即便是日后复婚,双方离过婚的事实也将成为横在两人之间的一道“坎”。

  然而,当“假离婚”频频被用作与相关政策“对抗”的工具,所反映的就不仅仅是社会风气的事儿了,还暴露出某些政策设计的不完善。比如,哈尔滨市就曾出现过为报销取暖费而引发的“供暖式离婚”,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国家政府给予的这些福利都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应当全民平等共享,与结不结婚并没有太大关系。

  对“假离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部门不能只是“打补丁”,还应反思政策制定时是否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公平待遇、是否真正符合最普遍的民意,以及政策设计最初为何会留下纰漏,使得一些人“钻到空子”。

  其实,现有的征信体系几乎很难在一开始就甄别出“真假离婚”,而即便是甄别出了“假离婚”,也很难单独制定政策应对。任何政策,都能引导行为:政策稳定,人们会有理性预期;政策松紧不定,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人们就会无所适从。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假离婚”不过是楼市调控政策“激励”出来的结果,这正说明市场需求的旺盛和政策本身的局限。

  为了获得一些额外的经济利益而“假离婚”,是一种严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也是对自己另一半的不尊重。“假离婚”的一幕幕悲喜剧,折射出当下社会许多现实性问题。国人素质仍有待提高,国家制度体系更需要完善,如何解决这些“假离婚”背后的“真问题”,是每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国家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