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书香”久留人间?

2016年08月24日 15:02   来源:东方网   朱亚夫

  昨天,2016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活动落下帷幕。但书展落幕,“书香”正盛,如何让从书展淘到的好书,通过读书化作自己的营养,也即是如何让书香发挥作用,久留人间?

  是啊,淘书是为了使用,书籍只有经常阅读使用,它的价值才能突现出来的。读书,其实是一种知识进补,是一种智慧充电。读书是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打开未知世界的入场券,是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贤者求教的方法。

  如何利用书籍?明代学者胡应麟曾将藏书家分为专事收藏的好事家和专事甄别的鉴赏家二种。清代学者洪亮吉则分为五类:“推求本源、是正缺失”的考订家,“辨其版本、注其错讹”的校雠家,“搜采异本、补遗备览”的收藏家,“第求精本、独嗜宋刻”的鉴赏家以及贩书谋利的掠贩家。

  随着科技的发达,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今对书的利用,也可分为五类:

  一是立志立业。一本好书,会影响人的一生,或促其立志,改变人生观,走上革命路;或助其创业,激发灵感,走上成功之路。当年许多进步青年就是看了爱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毅然从白区投身红区,参加革命的。不少病残者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吸取营养,不再消沉,奋然前进,终于做出了贡献。全国国内旅游最具实力的公司春秋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王正华,1981年创办春秋旅行社之初,是在上海长宁区的“一间只有2平方米的铁皮屋里接待来客”,是一本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使他“拨云见日”,“找到了可供借鉴的旅行社运作模式”,经过20多年的奋斗,终于使他成为“国内游”的龙头老大。上海书店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内中有不少好书促使人立志立业的感人事例。

  二是丰富知识。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说过:“书本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也就是启发人类思想的母胎。它产生了人生存在的意义,它供给了知识饥渴的乳料。世界上的大思想家和大发明家,都从书堆中进去,再从书堆中回出来。”读书能充实知识,开拓视野。读了一本书,就等于经历了古人所经历的数千百年的经验,等于经历了他人所经历的种种奇闻轶事。世界在发展,事物在变化,因此我们的学习也永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台湾光头明星凌峰由于家境贫寒,13岁便走进社会,年少时读书不多。为了担起家庭生活重担,他是有心挣钱,无意读书。22岁那年,他成了一名歌手。有次参加文人聚会,大家高谈阔论,唯独他由于对其中许多话题很陌生而插不上嘴,感到挺尴尬。以后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最敬重的台湾作家许希哲,许先生开导他说:“一个人想要立业,必须多读书、长知识……”凌峰听了,茅塞顿开,从此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才思敏捷的著名艺术家。

  三是学问借鉴。古人云:“拥书百城,学问自成。”读书多了,濡染既深,腹储渐富,学问自然丰厚。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的书斋“读书堂”中,藏书有万余卷。他自述在读书堂中的情景:“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由于他一生读书治史,孜孜不倦,终于成就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马克思是“读书破万卷,打碎旧世界”的光辉典范。为了撰写《资本论》,他认真研读,做过笔记、摘录的书,就有1500多种以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曾经这样讲叙读书给自己创作的启示:“在我构思一部新的小说时,我总要读一读屠格涅夫的书《父与子》或是《前夜》。他的书情节取单线条发展,故事开展的时候,从来不拖泥带水。这种艺术上的特色,使我神往,并且不知不觉地学习了这种表达方式。”

  四是怡情悦目,也可说是消遣休闲。他们读书无明确目的,大都是闲时消遣,随便翻翻,说是“放飞心情,调剂精神”。这类书大多是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时尚画报,以及一些畅销书。这些书不用钻研、无需用心,闲时翻翻,一目十行,读后可作为饭后谈资,神侃一会。

  五是收藏投资。他们或是搜书为收藏鉴赏,或是藏书为掠贩沽利。这类人“富于青缃而贫于问学,勤于访辑而怠于钻研”。但他们为保护文化典籍,繁荣图书市场做出了贡献。收藏书籍,在我国古代有“善本”、“精本”、“足本”之说,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学者以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作为古籍善本的标准,今天我们不妨参照此三条标准来收藏出版物。收藏图书,要注意收集名家名著,这能保值增值。要注意收藏装帧别致、印刷精良的书,如毛边书。收藏书籍要注意收集印刷数量不多的初版本。印数不多,物以稀为贵,2003年,在苏格兰爱丁堡的一次拍卖会上,《傲慢与偏见》的初版本拍出36000美元,一本《哈利?波特》的手稿摹本拍出4300美元。名家签名本,更值得重视和收藏。巴金的一套《随想录》签名本,有人就愿意出万元高价收藏。签名本因留有名家手迹墨宝,日后会成为纪念文物,一直被藏书界视为“珍本”。

  好书是要读的,更是要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将书香永留心间,香飘人间。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