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吃香 须彻底打开资源“玻璃门”

2016年08月23日 07:48   来源:红网   徐大发

  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取消了社会办医的多项限制。有人形容,这是民营医疗的又一春。近年来,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密集出台,民营医院数量也在快速增加。那么,民营医院的现状究竟如何?人们对民营医院的“偏见”有没有消除?民营医院有没有冲破“玻璃门”?(8月22日《人民日报》)

  按照发展势头,当前民营医院在数量上已超过了公立医院。从一些服务态度质量看,许多民营医院还超过了公立医院。这应该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但是民营医院数量增了,市场占有率却不高。在4万亿元的医疗服务市场中,公立医院仍占绝对优势。这是为什么?

  主要问题出在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远比民营医院要好上。一个国家的医疗资源可以分为四大类:医院、医生、药品、检查。在我国,这些资源往往通过行政化手段分配,处于“塔尖”的公立大医院在准入、规划、评级、编制、科研、医保等政策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因此民营医院发展的劣势也被称为“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公立医院经过多年的原始积累,医疗资源各方面都具有深厚的威望,民营医院要竞争公立医院就应该从优化医疗资源上不断充实自己。

  作为一名患者来说,最先考虑的是一个医院的医术和医疗条件如何,其次是经济实惠如何,最后才是服务态度如何。公立医院因为体制的关系留住了大量的“单位人”,精英医生相对较多。加之因为医保的顺畅报销,会吸引更多的患者就医。服务质量可能随着硬件配备和制度管理得到优化,因为福利待遇好,工作人员会格外珍惜,因此服务也不会差到哪去。

  民营医院要吸引患者就医就要打破种种制度壁垒,实现同公立医院一样的制度待遇。一是要在准入、规划、评级、编制、科研、医保等政策方面享受公立医院一样的待遇。二是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尽快执行,让公立医院的“单位人”很快成为“职业人”可以自由流动,让一些精英医生专家医生也可以自由去充实民营医院,推动多点执业,促进社会办医。

  社会办医同社会力量办学一样能够很好地缓解公立办医的压力,应该值得大力鼓励和提倡。《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政策取消了社会办医的多项限制,这只是解冻私立医院自由发展的第一步,真正的给力还是要让私立医院能享受到公立医院一样的制度利好,不断优化医疗资源,让患者能享受到的实质性优惠服务甚至超过公立医院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