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情结淡化,拿什么来激励运动员?

2016年08月17日 13:21   来源:东方网   戴先任

  对参赛选手来说,奥运金牌不只是一份荣誉,随之而来的还有经济奖励,一块奥运金牌能为运动员带来多少奖金呢?新加坡为奥运金牌拍出了约合563万元人民币的高额奖金,而中国为每块金牌提供的奖励是20万元人民币,是排名倒数第四少的国家,尤其相比伦敦奥运会时开出的50万元“巨奖”,里约金牌“贬值”了不少。(8月16日环球网)

  里约奥运会中国为运动员获得金牌提供的奖励大幅缩水,比上一届奥运会时少了三十万元,而且是自1984年奥运会以来,金牌奖金首次不升反降。四年来,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物价也是跟着上涨,在一些人看来本来应该相应调高奖金,中国反倒降低奖金,这透露出国家也在校正“金牌至上”的观念。可见对“体育强国”的追求,现在变得没有那么强烈,能证实国家综合实力、体现国家形象的方面越来越多,比如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都让中国变得更为自信更为从容,国人对此也变得更为淡然。如只在奥运会上获铜牌的傅园慧成了网红,国人对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越来越少关注,奥运会更多地被赋予了娱乐化的色彩,而少承担了一些为国争光的庄严使命。

  有人会认为虽然国家给予金牌获得者的奖励大幅缩水,但从往届奥运会来看,除了国家奖励,地方政府与商家的奖励才是收入的“大头”,虽然如此,但既然国家不如以往重视奥运金牌,国人对此也变得更淡定了,那水涨船高,水降船低,地方政府也自然会相应下调,以与国家“同步”,而国人对奥运金牌变得没有那么“感冒”,金牌获得者的广告效应自然也会相应降低,逐利而精明的商家自然也会按市场价给钱,金牌获得者的广告收入也将降低。

  据专家预测,本届里约奥运会的中国金牌数,可能会成五届来最低,从目前来看,本来应该较有把握获金的项目,最终都失利了。这一结果,是否与金牌价值被打折扣有关系呢?运动员在场上,自然应该不能在乎个人名利,而应该为集体拼搏,为国争光,但利益及国人态度的改变等等显然也都是考量因素,金牌价值打折扣,可能难以避免对运动员造成一些影响。但又有必要追问,现在中国体育还是举国体制,国家如果还是按照以前一样投入同样的财政资金培养运动员,运动员就应该做出好成绩,不负国家的培养,运动员如果积极性相对有所消退,那是否也是一种不称职?

  要走出这样的困局,既然现在淡化了“金牌情结”,不再“金牌至上”,就开始考虑改变或是对举国体制进行调整,如寻求体育市场化的新路,通过市场化操作,减少国家财政投入,让运动员体现出商业价值,让他们更多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奋斗,而不至于在从上至下淡化“金牌情结”的大环境下,打消了运动员的积极性,从而让市场化来补“金牌情结”淡化的缺,这样也有利于发展全民健身,还能增加政府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