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既要精准识别也要精准配置(图)

2016年08月02日 09:47   来源:东方网   邓子庆

  

  从5月底开始,中山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联动各镇区、社工及义工等社会力量对全市低保低收入家庭、散居城镇“三无人员”、散居农村五保等近5600个困难家庭进行入户调查,为实现精准救助打下数据基础。(7月30日《中山日报》)

  众所周知,“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地区、贫困居民而言,谁贫困就扶持谁,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毫无疑问,精准识别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把真正贫困户的户籍找出来,通过入户调查找到致贫原因,才能更好地因人、因户施策,帮助他们尽快脱贫。

  具体说来,要做好精准识别工作,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定指标体系,包括其家庭成员、收入、住房、耕地、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要素在内的综合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下派干部、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经常性深入贫困户,严把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审核确认关,确保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群众满意。

  值得一赞的是,中山在精准识别贫困家庭过程中积极发挥了社会力量。例如市民政局委托市慈善总会联合社工、博爱行动义工等组织开展全市困难群体生活状况及需求情况调查,既有利于发挥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精准扶贫事业的合力,也有利于搭建社会力量与救助对象沟通帮扶桥梁。甚至从某个角度上讲,社会力量参与精准识别工作,可以更好地减少灰色空间,避免“苍蝇式腐败”啃食贫困户切身利益。

  得提醒的是,如果说精准识别是“诊断”贫困现象,那么扶贫资源精准配置则是要“对症下药”。现实中,贫困群体只是一个大帽子,群体内部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帮扶需求上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有限的扶贫资源必须精准配置,否则,浪费低效不说,还容易产生寻租空间,滋生腐败。此前就有媒体报道陕西某地给残疾人发过冬福利,让家人啼笑皆非的是,一卧床对年的老大爷居然领到一件超短裙和一件超短裤。这是典型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规避这一点,必须针对逐户制定帮扶计划,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人施策、因户施策,使每一分钱真正用在刀刃上。唯有在每一个细节上下足功夫,精准扶贫工作才能做实做好。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