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重复签约秀出谎言 警惕招商引资“浮夸风”

2016年07月19日 14: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红旗飞扬,彩球飘飘,礼仪小姐落落大方……在西北某省一场招商会的签约现场,几个项目的签约双方大笔一挥,双手紧紧相握,一派笑意融融的场面。而在场的某市一位部门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这里头我们市的几个项目,早在半年前就签过约了,如今无非是让老板给个面子,再来捧个场。”(7月17日《人民日报》)

  连招商都在“表演”,诚信自然崩塌

  “重复签约秀”的导演,毫无疑问是当地政府,目的主要是两个:一是让数字漂亮,通过媒体宣传,提升政绩;二是营造一种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景象,造成当地是热门投资地域的假象。“政绩不够,数字来凑;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这实际上也是愚蠢官员的自我陶醉。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重复签约秀”骗不了聪明的企业。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取决于资源、交通、人才等客观投资环境;二是取决于法治、道德、税负等软投资环境;三是取决于产业配套体系。如果没有这三点,喧嚣的招商秀,只能是一场闹剧。【详细

  “演戏”的更大代价在于“戏码”败露之后,地方须为之付出的口碑和形象。一个连招商都在“表演”的地方,诚信自然崩塌,今后再有什么政绩、好事、承诺,人们都不会轻易相信。而一旦被贴上“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标签,想要摘下来,何其困难?“表演”招商显然很难给地方经济带来真正的提振和收益,一些人却沉醉其中、甘之如饴。更可怕的是,有的地方和官员已是“老戏骨”,习惯性“演戏”,“演戏”成瘾,有“演技”、有“积淀”,无论什么角色、剧本,都能驾轻就熟。人们担心,如果一些地方长期弥漫这样一种作假、虚伪的氛围,争相“学习实践”,结果会怎样?【详细

  “重复签约”背后是虚荣政绩观

  在不少地方,都把招商引资当成了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甚至招商金额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中。在现实中,唯招商引资的“金额”而论英雄,不但对招商引资具体效果缺少考量,也很少注重招商引资的产生的具体效果。当招商成为压倒一切的事情,当招商总是着眼于数字,就难以避免地会催生出“重复签约”的怪现状。追根溯源,隐藏于乱象之后的,仍是被无数次提及的虚荣政绩观。【详细

  招商造假现象的存在说明,淡化GDP考核真正落地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很长时间来扭转。这是过去一二十年太过注重GDP现象的一种延续,但实际上,仍然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乏力无术,以及新的考核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的表现。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地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新常态”,更要适应领导干部考核的新常态。体制性的东西,绝非是一两份红头文件就能扭转的。改变过度注重GDP的考核方式,更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花大气力来解决。【详细

  问责虚假招商 优化发展环境

  如何医治招商引资“重复签约秀”的痼疾?其一,真正祭出契约精神,上级对下级的虚假招商问责,企业对政府招商的“信口开河”追责;其二,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其三,鼓励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让“江湖骗子”不仅得不到提拔,还要承担责任。【详细

  不可缺少的是一场源头治理。既要适时降低地方政绩考核中的招商引资比例,更要建立起科学的地方招商引资考核体系,从而避免招商引资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压倒性的任务,也避免招商引资成为“纸面上的数字”。于招商引资行为中,地方政府最应该提供的是良好的地方形象和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继而让投资者看到可持续性经营的可能,如此才能让招商引资的长期效果得以彰显。【详细

  要挤掉招商数据里的“水分”,就要完善考核机制,变追求签约数量、投资额度为追求签约质量、项目落实率,并强化责任追究。对地方政府而言,与其费尽心思上演招商秀,不如俯下身子切实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让自身成为能引来“金凤凰”的那棵“梧桐树”。【详细

  微言大义:

  @maotouying1971:不改善投资环境,再“秀”也没用!

  @三甜猪:这招儿已经用了好多年了。

  @秋叶子_:都是套路……

  @霹雳小子2002:这样弄虚作假不需要问责吗?这样的官员能发展好经济吗?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当“重复签约秀”现场的所有人自我催眠式地沉浸于“形势大好”的表演情境时,孰不知,他们正在抛弃实事求是这一兴国之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谎言终究成不了真,历史上的“浮夸风”曾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多么重大的损失,已有前车之鉴,岂能重蹈旧辙?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