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钱途”谬赞农村孩子上高职

2016年07月19日 08:51   来源:长江日报   王聃

  日前在京发布的《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农家子弟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已达到53%。(7月18日《人民日报》)

  如此一份报告中,最受人关注的显然仍是两处地方。一处是“高职院校农家子弟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已达到53%”;另一处是“高职毕业生月均收入连续5年增长,毕业3年后月收入5020元”。可以想象,如此数据,很容易让围观者甚至是媒体衍生出一种判断:伴随着毕业后收入的不菲,与逐年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选择职业教育,是一种双赢现象,既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村孩子实现了向上流动。果真如此?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要来分析“过半高职生为农村娃”的现象,其实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前提。譬如,农村孩子习惯于上高职,到底是自由的选择,还是某种被迫的选择?以现实的数据来对比,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教育研究者的数据就显示,由于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农村孩子上大学特别是上重点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少,“过半高职生为农村娃”更是一种无奈选择的结果。

  再譬如,来自农家的高职毕业生毕业3年后月收入5020元,月均收入连续5年增长,这代表的是一种收入的水准,却并不代表着职业教育和职业工人的成功。应当承认,就算是到了今天,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都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轻看心理,职业工人的现实发展空间依旧相对有限。由此再来推论“过半高职生为农村娃”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依旧显得过于拔高。

  不是说“过半高职生为农村娃”不能接受,但不能以“钱途”谬赞农村孩子上高职。如专家所指出,人口红利在消解,中国需要出现越来越多的“高级蓝领”,这至少会是一代人的事业。可以预料,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也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但无论如何,迄今为止,“过半高职生为农村娃”仍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此种不正常,需要教育改革,需要社会职业教育心理的改变,来逐渐加以消除。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