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利益喧嚣过后,"万科控制权之争"能留下什么?

2016年07月01日 15: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6月30日晚,万科以公告方式,对外公布了华润及宝能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双方均否认了一致行动人的关系。当天,华润发布声明称,对宝能系此前罢免所有万科董事、监事的提案有异议。华润会从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未来董事会、监事会的改组。而宝能在指出万科目前治理混乱的同时,又表示认可管理层在目前日常经营中的表现与业绩,并称对万科管理层保留了期待。“万科争夺战”局势出现明朗迹象。

  监管层有限干预不可或缺

  由此前的步步紧逼到突然退让,华润和宝能的转身有点快。可以想象,这种突变是监管层介入的结果。当宝万之争被无限解读甚至引起国际评级机构关注时,监管层不可能作壁上观。监管层的有限干预,是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控制事态发展的办法,也是当下资本市场维持秩序不可或缺的手段。彻底的市场主义或计划主义思路,对应不了当前资本市场所处的阶段。【详细

  万科股权结构分散、实际控制人缺位,是造成大股东与管理层闹矛盾的根源。而这一切,与王石等人在当年国企改制、股权变更以及公司上市过程中,未能充分把握机会,一举破解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紧密相关。万科之争无论如何沸沸扬扬,各方都应尊重游戏规则,这样才能使股东利益得到充分体现。【详细

  并购重组是目前资本市场的重头戏。规则不完善,万科就不可能是最后一家因控制权争夺而动荡的企业。在这个时候,监管层、规则应该站在第一线,而不是让王石、宝能、华润站在第一线各自搏杀。华润在宝万之争中现在的收敛,或许折射着监管层已经对此有所认识。一句话,规则越好,是非越少。【详细】  

  避免全盘皆输局面需要各方妥协

  跳出对争论各方眼前利益得失的过度计较,还是应当把目光投放到公司长远发展和股东长期利益上去。一旦万科因为这场股权之争影响到未来发展,对各方面都不是好事。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企业的创始人和资本“不欢而散”的例子不在少数,但这些企业大多数都走向了没落,万科的股权之争,在明确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双方最终应该理智下来进行妥协,否则可能是一个“双输”的局面。【详细

  优秀的管理团队是万科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彻底甩开这个团队,万科将丧失核心品牌价值和资源,最终将伤害到包括宝能在内的所有股东的权利。这样一个全盘皆输的局面,理当力避之。诚然,无论是谁都必须尊重规则。如果大股东要换帅,谁都很难阻挡。但除了工具理性,人类社会同样需要价值理性,如股东大会中万科中小股东所示,拥有稳定的管理团队、不断进取的万科才符合他们以及社会的根本利益。关键时刻,各方需要妥协的精神和大局意识。【详细

  “万科控制权之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即使在上市公司中,具备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相对均衡的权力制约机制的企业也不多见。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万科一案中,包括宝能系的收购、管理层的反击乃至华润的诉求和独立董事权利的行使,虽有争议,但是大体还是在市场和法律允许的规则内进行的,反映了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改革大方向。万科一案在中国公司治理乃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史上足可成为标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往往是分离的,万科就是一个典型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公司。目前,这一公司治理结构引发了一些现实的问题。在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大股东和管理层到底如何相处?怎样形成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防止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怎样才能得到保护?基于保险资管产品收购的股份到底有无表决权?独立董事制度怎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诸多问题都迫切地需要进行讨论和研究。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提高质量效益、提升抗风险能力,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其大方向则是市场化和法治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万科一案也极具讨论和研究价值:国有股东到底需不需要或者究竟应该在何种程度上干预企业经营决策?其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国有股权的意志如何体现等等。万科事件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在中国企业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历史上均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详细

  微言大义:

  @ForeverGt0515:明年经济法案例来了!

  @19号_:买了万科的股民急死了!尤其是停牌前最后一天买的!

  @陈宝老师:这出戏什么时候停啊?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大破”之后不一定“大立”,反而有可能堕入深渊。对于当下的万科,多方博奕之后的最终妥协或许才是真正理性的选择。而无论“万科控制权之争”的结果怎样,它都注定会在经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带给人们无数的思考。利益的喧嚣终将散去,沉淀下来的则是宝贵的经验财富,以飨后辈。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