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当严治扶贫领域"微腐败"

2016年06月17日 13:59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频频将“黑手”伸向扶贫领域,使脱贫对象的“获得感”被严重剥夺。除了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层干部惯用的违法手段外,一些“非典型”的“回扣式”腐败,正在成为基层干部蚕食群众利益的新变种,即“给你争取一碗肉,你得让我喝口汤”。(6月16日《经济参考报》)

  “争肉要喝汤”暴露出部分官员怎样的“小九九”

  “争肉要喝汤”,是赤裸裸的“权力变现”。它把为群众服务当成了一种“等价交换”,即为群众争得了多少利益,就要多少“好处”或“提成”。“争肉要喝汤”,是贪政策之功。事实上扶贫项目和资金是国家政策支持,是国家对贫困群众的眷顾和帮扶,可是有的人把国家惠民政策贪污了,并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功劳,并在一定场合公开索要“好处”,或者干脆自定政策方便“吃”回扣。“争肉要喝汤”,把职务行为当成了个人功劳。 “争取”到项目和资金以后,觉得自己了不起,同时又觉得自己很辛苦,付出了不少,把功劳记在个人头上,认为理当得到一些“回报”,但是,又不便公开提出来,于是就以违法乱纪的方式谋取“喝汤”的福利。【详细

  权力过大、缺乏监督滋生腐败,扶贫不成反“伤心”

  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一些分管扶贫资金的部门和官员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扶贫资金谁能申报,如何申报,怎样发放决定权都掌握在一些部门和人员的手里,导致他们利用手中的扶贫指标建议权、上报权、分配权,或明或暗地向需要扶贫款的地方索要回扣,这既改变了扶贫资金的性质,而且伤了民众的心,搞乱了国家的政策,更使政府的形象打了折扣。【详细

  再者,扶贫资金之所以被人惦记,和其监管难有很大关系。从横向上看,扶贫资金来源过多,多头管理,往往涉及到财政、发改委、扶贫、民委、林业、农业、残联等部门或单位,这些部门互不隶属,信息不通,难以相互监督。从纵向上看,虽然目前将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由省市政府部门负责监督,但中央的一些扶贫资金,要求地方财政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而地方财政有的根本拿不出钱,专项资金下来后,没有配套资金,为了完成任务,地方政府只能假配套。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市县范围内的上下级同流合污,监管徒有虚名。【详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对“微腐败”不能掉以轻心

  基层干部起着连接上级、沟通村民的作用,对于落实好党的扶贫政策意义重大。面对党的种种政策和扶贫举措,如果干部都想着自己,先肥自己,不首先想到村民,即便村民跟着干部最后也富起来了,他们还是会对党的政策有看法、有怨言。【详细

  别看扶贫领域所滋生的大多是看似数额不大的“微腐败”案件,但若是将发生在扶贫领域各个环节上的“微腐败”集合到一起,对于国家的整个扶贫计划来说,其实便极易形成致命的打击与伤害。而且,受到伤害的也绝非困难职工利益以及“获得感”这么简单,国家及各级政府扶贫工作的力不从心、久不见效才是其最大的危害。【详细

  扶贫资金成为“唐僧肉”,侵害了广大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暴露了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漏洞。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公示制度、举报制度、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加大惩治力度,用刚性制度铲除扶贫蛀虫。【详细

  微言大义:

  @来时月上弦:何止扶贫款,只要拨下来的钱,经其手,基本上都会雁过拔毛,甚至拔光。百姓问就说还没下来呢,厚颜无耻到如此地步。发这种钱必须登记个人账户,由省一级部门直接打进账户,不要经过市县镇村一级一级下拨,“衙门转交扶贫款的‘邮费’”太高。

  @深海少女ye:呵,村官当两年就能买房买车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扶贫是政府转移支付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国家主导的收入再分配,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我国仍有大量贫困人口,扶贫是党和政府“民生托底”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扶贫资金的源头犹如江水,在扶贫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各主管部门、各级别经手单位中有太多不应该的分流和截留,那么最终注到贫困土壤里的恐怕就只能是溪水了,甚至更少,这又如何能解民生困顿之渴呢?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