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怎样面对儿童节

2016年06月01日 07:44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评论员 文峰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要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孩子们,祝他们快乐成长!

  必须承认,这样的祝福,我们每年甚至每天都会有。希望孩子快乐成长,毕竟是全社会、尤其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稍加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天,微信朋友圈就已经有家长在晒有关孩子儿童节汇演的照片。不过,也有媒体爆料,为了儿童节汇演节目,不少儿童“太忙”没睡够。于是,在这个本该充满童趣的日子里,成年人似乎成为了导演,而孩子则成了演员,儿童节更像“儿童劫”。

  透过类似的AB面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在现实中,虽然不乏人们对童年的祝福,但有些孩子也许并不快乐。事实上,不光是孩子,对于我们成人而言,也有不少纠结和困惑。这些年,我们见过幼儿闷死车中的悲剧;我们也见过“药儿园”丑闻;我们关心过留守儿童如何过节,因为他们难见到爸妈;我们更诟病过人贩子和校园性侵案件……这些新闻而今仍然会出现在报端和媒体的镜头前,我们一而再地为之忧虑皱眉。

  而将视线转向自身,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维影响下,作为家长的你也许还在为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而操心劳神,也许你还在“被逼无奈”地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今年3月一则《北大虎妈制9岁娃作息表:1天学18小时》的新闻就引起过网友的热议,有不少父母竟然对此表示理解。

  此外,校园欺凌事件也让我们伤透脑筋。前不久,一段央视的调查视频爆红网络。视频讲述的是:4月23日,山西绛县14岁少年张超凡疑因没钱买饮料,被多名同学殴打长达四小时后,心肺破裂小脑受损死亡,棍子被打成几截。其中一名打人者几天前还和张超凡一起去春游,但下手时却是最狠的。这样的事件,也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幼儿园、小学、初中……它让我们反思“4+2+1”的家庭结构里对孩子的爱。

  在我国,长期形成的“4+2+1”的家庭结构模式,已使得孩子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逻辑。这些孩子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一代孩子,小时候摔一跤,父母和爷爷奶奶为了哄他们,都会去拍地板,当着他们的面怪地板。这提醒我们在重视孩子成绩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长大未成人。

  对于孩子成长的话题会有很多困惑,我们必须面对这些困惑,解决这些困惑。解决问题,重点不在找到一所好学校,而是要认识到让孩子快乐成长与让孩子经历成长的磨练并不冲突。孩子需要爱,但是不需要溺爱;孩子成长需要鸡汤,但是不能仅仅喝鸡汤。

  近日,一篇《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学生演讲代表首现中国大陆留学生》 的文章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主人公何江用从农村到中科大再到哈佛的经历告诉我们,能改变人轨迹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学校,而是个体内心的强大与坚韧。人的一生需要越过千沟万壑,它是一场长跑,起跑点和起跑速度固然重要,但最先撞线的一定是那些心脏强大有耐力的人。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作为父母的你,在向孩子传递伟大教育理念的同时,不要暴露功利的自己,不要用功利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对未来人生的判断。许多需要的东西,成人可以等待,但是儿童不能等待。今天给孩子一个美好、合乎成长规律的童年,明天孩子就能还我们一个更好的未来。因此,在儿童节这一天,我们可以陪着孩子笑和放松,但也应该严肃思考我们对他们成长产生作用的所有行为方式。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