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没公车不愿下乡” 勿忘“为民服务”初心

2016年05月31日 15:05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走马观花的下乡走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或集中调配车辆的形式,提高了公车的利用率。但记者在河南、山西等地发现,个别地方干部抱怨申请不到公车,或车补不到位等,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5月29日新华网)

  没公车不下乡,懒的是为民服务之心

  身为基层官员,下乡本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深入到民众间,就不可能体察到真实民情;不下乡了解民情,也就无法更好地为民服务。

  真想下乡,没有车也会下;不想下乡,即便给官员配备了专车或飞机,他们也不会下。有没有车并不关键,有没有心才是问题所在。在二三十年前,公车尚不普及时,交通也不发达,道路更不通畅,多数官员都能下乡,与民众打成一片。为何现在交通更发达了,一些官员却不愿意下乡?说白了,是工作思维出了问题,身体懒的背后是为民服务的意识懒了。当习惯于公车来公车往的日子,习惯于“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习惯于饭来张口有人伺候,当然不愿意吃苦--何况没有公车坐也算不上吃苦。【详细】  

  “没有公车不愿下乡”关键是考核缺位

  正如公车改革专家叶青所言,车补不够用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车补是在辖区范围内使用,出差还会有相应的差旅费用,因此不存在无法出差或下乡不够的问题。个别干部之所以不愿意下乡,关键在于其工作缺乏考核,工作干不干都一样,照常拿绩效工资,照常拿车补,没有考核自然没有动力,干部最优选择,自然是不出差把车补都省下来揣腰包里。

  总的来说,车改并不是简单的“车的问题”,其暴露出的是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以及折射出了公务员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试想,这样的干部在一家企业里的话,还有工资可拿吗?甚至早就被开出掉了。如何避免一些公务员的矫情,相关部门真该向社会企业多取取经。【详细】 

  破“没公车不愿下乡”还需加快车改进程

  正如新闻所显示,一些官员“不愿下乡”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车补不到位、车辆申请困难和缺少租车平台等方面,简单地说,就是“人多车少,可用车辆不足”,在车改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环节未取得突破之前,这是必然会出现的场景。并且,越往基层,情况会越突出。

  努力加快车改的进程,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地激发现有公车和车补的效用。调配使用公车的过程中,不能以“服务领导”为条件,让有限的车辆仍然闲置不用,而应该以“距离远、任务重”为原则,采取拼车下乡、集体服务的方式,提高公车的使用效率。尤其是要加强车补的使用情况考核,对那些领取车补却拒绝下乡的官员,应该停止相应的车补发放。另一方面,则是应当加速公车使用的市场化服务过程。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车辆参与到车改过程中,以此弥补公车数量不足的状况。【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官员“没公车不愿下乡”,表层原因是改革过程中相关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深层动因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干部如何看待自己与群众的关系。

  要排场,讲待遇,无事拿架子,有事扶不起。缺的是为民服务的意识,多的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干部不失“为民服务”之宗,“更好的社会,更好的明天”方能实现。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