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研究生死亡敲警钟 “导师老板化”亟待破解

2016年05月30日 14:14   来源:中国经济网   
  523日,上海焦耳蜡业有限公司发生爆炸,此次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华东理工大学研二学生李鹏就是其中一位。记者调查发现,李鹏的导师张建雨持有事发工厂的股份。李鹏家人及同学介绍,张建雨在上海、浙江等地投资有多家工厂,之前,他曾多次安排学生在这些工厂进行商业研究或实习。事发后,张建雨已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529日《新京报》)
  导师为何成“老板”?

  高校教师本是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本当戮力于教育与学术。早在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即下发《教师校外兼职活动的暂行规定》,教师不允许在校外企业进行实质性兼职,个人也不能作为法人代表开办公司。而张建雨却商学不分,在外投资多家工厂。李鹏之死实肇因于此,也诠释了商学不分、“导师老板化”对于师生关系的扭曲异化,以及对于教育和学术的戕害。【详细

  在我国高校,教师变“老板”的现象存在已久。因高校主要以课题、项目、经费和论文作为对教师的考核标准,教学质量的好坏相对而言受到忽视,不少教师就在教学备课上“得过且过”,而将重心放在了自己的学术事务、社会活动中,对学生形同不管不问。更有甚者,将学生当作廉价、附庸的劳动力,让学生为自己的项目和创业跑腿打杂,这其中以研究生导师为最。在我国高校对教授实行行政化指标考核的约束下,导师制不可避免地变了味。【详细

  当导师把学生变成了廉价劳动力,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场景就从原本纯净、指向学术研究和发展的象牙塔,挪到了充满铜臭味的交易场。导师无心教书,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沦为一个为完成导师利益诉求而奔波的劳工。【详细

  谁来保护学生权利?

  在这起悲剧中,一个副教授疏于学术,长期参股工厂,并低薪雇佣学生,学校或者学院对此会毫不知情?难道其中没有默许乃至纵容?对老师的纵容,也意味着对学生权利的忽视。也许,有人潜意识认为,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或者像旧社会学徒那样,谁不受点苦?但正是这种糊涂的宽容与迁就,一点点腐蚀了民众对于自身权利的信心,混淆了是与非的边界。【详细

  在“导师负责制”下,导师掌握着“生杀大权”,学生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只要你还想毕业的话。对学生来说,读研像赌博,跟对了导师,搞科研、发论文小菜一碟,导师“吃肉”,学生跟着“喝汤”;若跟错了导师,比如那种科研水平或道德水平不高的导师,就苦不堪言了。近些年,导师把学生当低价劳动力、剥夺学生科研成果、截留学生补助甚至性侵女学生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制度不完善特别是监督机制缺位,师生的“雇佣关系”被强化,甚至“雇佣关系”被合法化,研究生普遍认可并接受导师的“老板”身份。导师的权力大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监督和制约。【详细

  “导师老板化”问题如何破解?

  研究生殒命导师工厂,偶然之中蕴含必然。当导师变成老板,又掌握着大批学生的命运与未来,研究生沦为“学生工”的潜规则便大行其道,凸显了以往单纯的师生关系已经异化成市场运作体制下的利益关系;也更说明,深化教育改革、纯正校园风气,提升教师品格、规范校园道德生态,刻不容缓。这是研究生李鹏用生命敲响的沉痛警钟。【详细

  对于导师把学生当雇工的现象必须予以厘清,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关注的不仅是那些心怀他念的导师,更是要审视导师何以能滥用权力的体制弊病,并且尽快开出根除药方,恢复导师与学生之间对等的人格和学术关系,让研究生教育真正成为培养更多研究型而非打工型人才的孵化器。【详细

  只有改革目前行政治校的体制,并建立合理的教育和学术评价机制,对教师真实的教育贡献和学术能力给予重视,才能还“象牙塔”一份本有的学术的纯洁和安宁,让导师制发挥真正的“点燃”学生的作用,使师生关系从扭曲畸形的“老板”“打工仔”现状恢复到正常。【详细

  微言大义

  @噜啦啦哟_:我现在就在导师的公司上班。导师是做塔吊的,我隔三差五就要去爬塔吊。一百多米,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吓尿了……

  @黎名百姓:现在读研也是高危行业了吗?唉!

  @诺诺不里:技术无罪,人心可畏。

  @小灰灰-723:对于这样的导师我只能说:“不想教书就滚去当老板!”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曾几何时,“老板”变成了高校导师的日常称谓。戏谑背后,折射出高校“行政化”和“市场化”浮躁情境下师生关系的异化。正如我们所知,研究生李鹏的悲剧并非个案,高校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权益受导师侵害的案例比比皆是。这岂能不令人深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导师老板化”问题的出现,正是社会转型期内高校过度追逐市场利益行为的现实映射。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让大学真正回归其公益和追求学术研究的本质属性,别无他途。而这也是我们在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所应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