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与其坐等开发,不妨先让孩子们有路可走

2016年05月25日 07:24   来源:红网   徐甫祥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而没有藤梯的崖壁则更是危险。每当孩子们要到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5月24日《新京报》)

  即便不是身临其境,乍看媒体提供的画面,也能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据说,已有七八人丧命于这离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的悬崖壁,而伤者更多。然而,时至今日,孩子们上学放学,仍然不得不攀爬这条要命的、不是路的路。尤让孩子们惧怕的,除了挨近村口的约100米藤梯壁,更有那连藤梯也没有的崖壁。每当这个时候,也就是家长们最为揪心的时刻。

  实际上,阿土勒尔村气候适宜、土质肥沃,青花椒、核桃等特色农作物,以品质好、产量高著称。若不是这条近乎“鬼门关”的“畏途”阻隔了与外面世界的通道,村民们的致富之路原本并不遥远。或许基于此,无论当地政府,还是村民,都没有整体搬迁的打算。因而,修路成了“悬崖村”村民唯一也是最大的心愿。

  说到修路,当地政府并非没有过考量:若只考虑最低限度的安全,或可用钢筋梯代替藤梯,再添加防护栏。但一则造价需几百万,当地财政实在囊中羞涩,二则即便建成也是权宜之计,故而未予实施。至于另行修路,倒是一劳永逸,无奈资金动辄数千万,就算当地政府竭尽全力,亦需村民自筹一半。然而,在眼下很多村民连媳妇也娶不上的情况下,又到哪里去筹集这上千万修路款?于是,这事也就自然而然“泡汤”了。

  当然,他们也打过招商引资的主意,但包括临近两个同样没有通公路的村落在内,不过区区1420人,在某些开发商眼中,委实是“投入和产出太不相称”,故迟迟没有人“接招”。因而,万般无奈之下,当地政府只得寄希望于日后的旅游开发。也就是说,对解决村民出行难的老大难问题来说,愿景倒是有了,但相对遥远的目标,孩子们等得起么?

  不过,以旅游开发解开修路困局,倒不失为明智之举:“悬崖村”地处美姑河大峡谷区域,既有谷中谷形态的峡谷群,也有类似“悬崖村”天梯这样的“活化石”,堪称世界级的景观。然而,要最终建成“大峡谷景区”,从现实到远景,工程浩大,绝非短时可以实现。因而,一味被动地坐等,无异于对当前孩子们出行困境束手无策,说到底就是一种放弃。

  其实,这盘“棋”现在就可以出“子”了,譬如,当地不妨“两手抓”,一方面说干就干,相机启动相关的调研、规划、申报及前期筹资工作;另一方面在不破坏日后旅游布局的前提下,迅即筹措资金,开始修路:似可分两步,先采用钢筋梯替代藤梯、再添加防护栏的办法,提高悬壁的安全系数。这种带防护的钢筋梯,既相对安全,又不失原貌,即便另行修了路,也可供日后游客攀爬游览之用,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可依据旅游规划图,择机先把孩子们走的路修通。至于资金,可请有开发意愿的企业先行出资,日后纳入开发预算,若未中标,则由中标企业负责连本带利偿还。此外,政府出资、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都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无论修路也好,还是改造加固现有藤梯也好,都须纳入当地旅游开发的总体框架下实施,这样才能把眼前之事与长远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谋划远景宏图自然不错,但孩子们眼下更需要有路可走。从某种角度说,“悬崖村”通向外面世界的路,不仅是孩子们的安全路,也是村民们的致富路,更是日后“大峡谷景区”的奠基路。因而,期待当地政府以既瞻前、又务实的态度,以开发带修路,以修路促开发,早日让“悬崖村”前的“天堑”变“通途”,并成为日后“大峡谷景区”的最美一景。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