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3亿巨资修烂路,百姓需要一笔明白账

2016年05月05日 15:06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广东斥3.26亿元巨资修复的国道示范工程肇庆段,仅数月之后就打回了原形,甚至有些路段破损状况愈加严重。5月3日消息称,工程质量检查和市、县两级公路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调查已完成,包括肇庆公路局局长在内的12名干部被处分、2人被诫勉谈话,7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被罚款并被信用扣分。

  调查结果回避民众关切,“罚酒三杯式处罚”成反面示范

  根据市纪委监察局的调查通报,认定肇庆市公路局、四会市公路局、德庆县公路局,存在改造监管职责不到位、设计变更未按规定报批等问题,而群众最关心、质疑最强烈的有没有偷工减料、层层转包,有没有腐败等问题,在当地的调查处理结果中只字未提。

  肇庆段321线改造养护示范工程,如果没有腐败问题,当然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当地监察部门笼而统之的调查结论,并不能证明整个工程在权力与资金问题上处理得干干净净。它还需要提供准确的账单,让法治检验,让社会检验。如果3亿多元投入打了水漂,换来的却是如同罚酒三杯的处理结果,如此一幕,显然会成为法制监管的反面示范:原来,纳税人的钱可以这么花,出了问题可以这么罚,估计责任部门的官员和施工、监理单位都松了一口气。【详细

  民生工程变“伤心工程”,“不作为”成施政之患

  即便抛开利益寻租的质疑,投入巨资的路却越修越烂,足以说明“不作为”现象还相当严重。按理说,有了建筑质量终身制,有了示范工程的光鲜标签,相关方面本应严肃认真对待,从一开始就认真履职尽责,做好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把控。可是,在全面的责任缺位与不作为之下,民生工程成为“伤心工程”,样板工程成为“豆腐渣工程”,政府公信力也随着马路的破损而流失。

  当前,随着反“四风”的持续深入,一些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的“为官不为”现象有抬头之势,成为新的社会治理之痛、民生之忧和施政之患。之前,一些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官员吃拿卡要确实少了,但不办事的多了,过去“公关公关”就能办成的事,现在就拖着。官员没了好处,也没了动力。【详细

  解决“不作为”应健全监管,更需惩前毖后

  没有利益关联的不作为,有了利益关联的乱作为,一些地方工作落实不力,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环境问题始终得不到改观,恐怕跟此行业生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杜绝和整治为官不为的现象,就需要从制定问责办法、建立督查队伍、严查典型案件各个层面入手,加大对失职渎职类案件的处理力度,把那些不愿做事,不愿管事的人清理出队伍,才能达到惩前毖后的警示效果,并给予公众关切最有力的回应。【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为官”也是一种职业,从经济角度讲,主政一方,主管一业或是主办一事,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前提下,都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培养官员的“主人翁”意识之外,如何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尽量一致?如何促进双方在代理人努力程度上的信息对称?如何更科学地激励官员履职尽责?这些,都是解决官员“不作为”过程中的紧迫问题。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