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古文化文物创意产品开发为"双创"扩展新途径

2016年05月02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发展古文化文物创意产业,一方面可以改变我国传统文化文物在博物馆“睡大觉”的局面,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全民族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对文化文物的创意开发,逐步实现产业化,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产业化反哺文化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夯实发展中保护、保护中传承良性循环的基础。最后,提高我国文化文物的开放水平,让世界认识、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

资料图片:兵马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措施,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和国家软实力;会议认为,深度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世界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以文化、知识、科技和消费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日益勃兴,创意经济也逐渐被证明是经济增长的一股核心力量。我国“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创新”发展新理念,同时国家实施“双创”发展战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一些新业态、新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推动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在目前推动“双创”工作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扩展“双创”新途径,进而调动我国一切优质资源实现创新发展,是“双创”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基于此,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将“双创”领域瞄向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文物资源,无疑是一个正确而明智的选择。

  一方面通过创意发展,改变我国传统文化文物在博物馆“睡大觉”的局面,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全民族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对文化文物的创意开发,逐步实现产业化,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产业化反哺文化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夯实发展中保护、保护中传承良性循环的基础。最后,通过创意发展,提高我国文化文物的开放水平,让世界认识、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

  目前,我国文化文物创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一些成功案例,比如以兵马俑为创作题材和创作背景拍摄的动画艺术短片《秦殇》、电影《神话》、《秦始皇与兵马俑》、民族器乐幻想曲《秦兵马俑》等。这些作品为文物文化创意产业多样性发展,带动文物遗址地的综合发展开了个好头。再比如甘肃武威出土的国宝级古文物——马踏飞燕,于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成为对外宣传中不可替代的角色。另外,依托古建筑建立旅游景点或旅游区,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是我国古文化文物创意发展较好的领域,实现了旅游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双赢。

  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与国外古文化文物创新发展水平相比,我国还比较滞后,特别是由于古文物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历史与科学价值,人们大多将其纳入高雅艺术品范畴,距离大众还有一段距离。并且对古文物的运作一直以国家保护为主、经济开发为辅,这就导致基于既存古文物本真形态的创意化设计和商品化生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前期研究文物保护的基础上,研究文化文物的创意开发,并提出四项具体措施。一要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的国有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开展试点示范,允许在确保公益目标、保护好国家文物、做强主业前提下,依托馆藏资源,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二要大力培养创意研发、营销推广等人才,完善引导扶持机制,畅通国有和民营、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人才流动渠道。三要推动优秀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跨界融合,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更多融入公共空间,丰富城乡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四要强化政策支持,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纳入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范围。国有文化文物单位要积极探索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

  所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文化文物创意开发,可以说是既有利于文物的保护与发展,也有利于创新工作实现在新领域的开拓和延伸,实为一举多得。(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以保护为名的破坏是古迹最大悲哀

     博物馆游应“叫好又叫座”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