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流产:爱的表达,并不一定是自我牺牲

2016年04月29日 09:17   来源:钱江晚报   戎国强

  据台州日报报道,台州经济开发区一所幼儿园的小李老师,因为担心自己怀孕请假,孩子们会不适应新老师,就去医院做了流产手术,失去了一次做妈妈的机会。幼儿园的陈园长和很多家长知道后,既被感动,又很心痛。陈园长曾经劝导过小李老师,但没有用。

  因为各种原因更换老师,是学校工作的常态,每一个学校、幼儿园都遇到过。老师因为担心小孩子不适应新老师而不要刚刚怀上的孩子,是特例。孩子不适应新老师是暂时的,幼儿园也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只要应对得当,换老师对小孩子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伤害。而失去一个孩子,对一个母亲,对一个家庭来说,打击太大了,损失太大。如果此次报道的情况属实,小李老师对幼儿园孩子的爱的确让人感动,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小李老师不该这么做。

  多年来社会一直高调提倡为大我牺牲小我,为集体牺牲个人。若干年前,小李老师的行为很可能会被树立为先进典型,被大张旗鼓地宣传。但是,这次,众多家长和陈园长都替小李老师感到心痛,表现出强烈的人性、人情和人道精神,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这种源自千万普通人的感情,才是全社会价值观的源泉。“大我”是无数个“小我”组成的,集体是无数个人组成的,如果“小我”都为“大我”牺牲了,“大我”不就成了一个空壳,一个空洞的概念吗?只有充分尊重、保护每一个人的所有的合法、合理的权利,社会机制以谋求每一个国民的幸福为中心,让每一个人都幸福起来,从精神到体魄都健全起来、强大起来,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才可能是强大的。

  为什么小李老师既让人感动,又让人替她感到心痛?感动是因为小李老师的善。但是,这个善是通过自我牺牲,自我压抑来实现的,才让人心痛。

  那么有没有两全的办法,即对师生双方都是“善”的方法呢?小李老师跟孩子们的感情很好、很深,为什么不把李老师的担心告诉孩子们呢?让孩子面对李老师的难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爱心,让他们尝试体会、理解李老师的难处。既然小李老师已经和孩子们形成了一个互爱的情感世界,也完全可以把新老师也引入、融入这个世界。假设他们都组成一个小李老师的后援会,大家一起来想象、迎接新生命的降临,会不会是一次充满了爱的体验课呢?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生命、理解生命,让生命与生命联结,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生命变得强大?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甚至没有被想到——习惯于提倡自我牺牲、自我压抑的人们,想象力、幻想能力、基于情感的创造力萎缩得太久了!以压抑、内敛为价值取向的情感,是缺乏辐射力、感染力的。正是因为没有以生命为源头,很多所谓的“感恩教育”沦为了“洗脚秀”、“下跪秀”,只有热闹,没有内容。小李老师的痛,正是深植于这样的文化土壤。所以,小李老师的痛,是我们共有的痛。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