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拍红灯 更要人性管理开绿灯

2016年04月22日 08:35   来源:中国江西网   薛家明

  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是城市交通的一大顽疾,易加剧拥堵、引发交通事故。为遏制这一乱象,福州交警日前启用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记录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实时抓拍闯红灯的行人、非机动车,还具有“人脸识别”功能,自动识别违法人的身份等基本信息。19日,杨桥路达明路口,三人闯红灯被抓拍,均已接受处罚。(4月20日《海峡都市报》)

  长期以来,交通违规总是被简单地归结为行人的问题。比如,行人不管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过马路,是规则意识的缺失;自行车违规载人是贪图个人方便、安全意识淡薄;行人在随意跨越机动车道是素质缺失。既然交通违规是行人的问题,那么就要下狠招、寄重典,倒逼行人遵守交通规矩。而用“人脸识别”系统抓拍闯红灯,无疑也是一记狠招,其目的就是不让一个违规的行人漏网。

  但问题是,中国式过马路只是行人的问题吗?当然不是。比如,绿灯时,行人等到的并不是无障碍通行,而是大量加速前行的“闯黄灯”、右转向车辆。短短几十秒时间,能过去几人?再比如,一些马路,经常一两公里都不设一个斑马线、天桥,行人要通过,需要绕很大的一个弯。如此不方面,岂不倒逼行人“自找方便”?由此可见,中国式过马路既缘于行人素质的问题,也缘于规划的问题和机动车对路权的过度占用。

  既然中国式过马路,并不全是行人的错。那么,整治中国式过马路,就不能只让行人挨板子,更不能仅靠“人脸识别”系统,出狠招、下重手。

  更何况,“人脸识别”覆盖面积有限,根本不可能做到让违规者不漏网。囿于条件限制,“人脸识别”摄像头只是安在路口、天桥等紧要位置。而中国式过马路,却不仅仅限制于路口。更多的交通违规,发生在非监控路段。因此,即使全面启动“人脸识别”系统,也不可能对交通违规行为全覆盖,“不让违规者漏网”。

  当然,笔者不是说“人脸识别”系统无用。必须承认,启用“人脸识别”系统,抓拍行人交通违规,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作用。但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毕竟杂糅道路规划、行人素质、路权的分配等多方面问题,并不能简单的向行人乱打板子。因此,相关部门下重手的同时,也需反思自己的管理问题。比如,红灯的设置时间是否合理,是否不利于路人通行?再比如,在一些车流人流的密集区,是否该设置过街天桥?只有,多些这样的自省,才能集聚共识,形成人性化管理,进而破解中国式过马路这个结症。

  一句话,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既要“人脸识别”拍红灯更要人性管理开绿灯。只有管理真正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中国式过马路自然就会绝迹!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