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评】慈善立法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进展

2016年03月12日 08: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随着慈善法的出台,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将迎来法制化保障,也将提升慈善事业的公信力,确保有爱心、愿做慈善事业的人们放心投身到慈善事业中去,放心捐钱捐物,帮扶济困。

资料图片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1日上午举行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慈善法草案。此次审议的慈善法草案,与草案二审稿修改稿相比,放宽了对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公开募捐的限制,充分体现了民意和民主的力量。

  之前,由于慈善立法滞后,导致出现监管不到位,财务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等问题,使得很多人不愿去做慈善,慈善在公平调节方面的作用也并未充分发挥。随着慈善法的出台,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将迎来法制化保障,也将提升慈善事业的公信力,确保有爱心、愿做慈善事业的人们放心投身到慈善事业中去,放心捐钱捐物,帮扶济困。

  通过立法确保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投身慈善事业,实质上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

  在收入分配制度上,存在一次收入分配、二次收入分配和三次收入分配的理论。一次收入分配,就是我国最基本的劳资分配制度和投资所得等,即劳动者通过劳动或者风险投资所得,比如工资收入、股票投资收入等。在一次分配的基础上,税收调节分配是二次分配制度,国家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强制性将一部分人的收入收归国家,由国家支配提供公共服务、保障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等。三次分配制度就是指以捐赠为主的慈善事业,即一部分人将自己的所得自愿无偿捐赠给国家和需要帮助的人,实现收入从高收入者流向低收入者,最终实现公平发展。

  在收入分配制度中,以慈善为主的第三次分配对于社会公平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通过法律和机制鼓励有能力的人赚取更多钱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乐施好善,自愿将一部分钱拿出来捐给社会,捐给低收入群体,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富人的财产也能得到有效保护。在发达国家,三次分配在公平发展方面占据主要地位,比如美国,从洛克菲勒到卡内基,从比尔·盖茨到巴菲特,他们关心慈善事业、捐助大笔善款,这甚至已成为一些美国富豪的义务。

  所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要逐步建立有利于富人捐赠的社会氛围和机制,比如减免税费激励人们捐赠,保障慈善依法进行,公开捐赠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提升慈善公信力等。慈善立法做到了确保慈善工作有法律保障,鼓励人们做慈善,从这个意义上讲,慈善立法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重大推动作用。(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两会时评】用致富的“金点子”啃下脱贫“硬骨头”

     【两会时评】发展“新经济”呼唤“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