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入篮”全球皆大欢喜

2015年12月03日 07:08   来源:羊城晚报   张敬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当地时间11月30日宣布,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获得IMF执董会投票通过,将在明年10月正式“入篮”。

  人民币“入篮”是全球金融治理的大事件,体现中国和世界的多赢。SDR篮子里,有了五大货币。按照权重,人民币以10.92%排在美元(41.73%)和欧元(30.93%)之后,高于日元(8.33%)和英镑(8.09%)。

  这符合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变化,也象征着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开始进入全球金融秩序的领导层。当然,这和IMF的与时俱进也是分不开的。即如IMF总裁拉加德所言:“人民币‘入篮’是将中国经济纳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中国过去几年货币与金融体系改革的肯定。”简言之,人民币需要“入篮”,IMF和世界也需要人民币充实SDR货币篮子。

  此外,从美欧日到新兴市场,都欢迎人民币“入篮”。人民币成为SDR货币篮子里的“新成员”,可谓众望所归、水到渠成。

  作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标志,SDR只是一种记账单位,而非真金白银。这个篮子里的货币也并非一定都能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权重配比处于第三位的人民币,赶超美元、欧元短时期内不可能。即使其后的日元和英镑,全球影响力也并不弱于人民币。

  舆论场不要太兴奋,更不能认为人民币“入篮”就能挑战美元或其他国际货币。人民币“入篮”,只能算是“准储备货币”——人民币有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人民币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国人应该有平常心。就像央行副行长易纲的6字诀:喜悦、平静、谦虚。

  的确,人民币“入篮”不是为中国争取“虚名”,而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治理的必要举措。从“入世”(加入WTO)到“入篮”,中国每走一步都是在艰难地“拥抱世界”,哪怕这个世界给予的并不全是温情而更多的是夹杂着冷漠。内中逻辑很清晰,中国要成为全球大国,必须要成为全球秩序中的一员,而且要通过遵守全球规则成为有责任、有分量的一员,只有赢得世界的信任和主要成员的认可,方能达成,从而使老秩序发生变革,朝着新秩序的路径前行。

  当然,人民币“入篮”是皆大欢喜。对IMF而言,因为SDR货币篮子有了人民币这个新成员,SDR才有了鲜活的时代特点,也象征了全球金融治理的新水平,更代表了IMF这个全球治理机构的开放、包容和与时俱进。对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而言,人民币“入篮”更多是责任和义务。因而,在最初的不情愿之后,到最后将中国和人民币纳入全球治理机构的核心层,这其中不仅有助于稳固传统秩序,也能分担西方世界的全球责任。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人民币“入篮”也给他们的货币“入篮”带来了希望和愿景。毕竟,SDR货币篮子配置,五年一审,符合条件的新兴市场的货币,未来都有可能“入篮”。

  人民币“入篮”代表着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成果的确认,也将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至于人民币“入篮”对中国股市、债市等金融体制改革的促进、让中国人和投资者更便利地“天下行”,包括未来可能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也是人民币“入篮”的红利。

  人民币“入篮”是中国和世界的多赢。

  (作者是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