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夏:让耕地保护基金当十八亿亩红线的“保护神”

2015年11月29日 07:4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郭夏认为,国家耕地保护基金应当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当善于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维护国家耕地,充分应用财经手段当好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保护神”。

资料图片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物质基础。“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我国迫切需要创建国家耕地保护基金,用藏粮于财保障粮食安全。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搞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国家耕地保护基金有利于防范耕地占用领域的腐败。十几年来,上亿亩耕地被占用,数万亿耕地修复补偿金不见踪影,说明我国的耕地保护系统存在很多漏洞。国家在耕地保护上缺乏专款专用的经济机制。

  国家耕地保护基金将负责落实耕地保护,对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依法征收耕地占用和修复保护基金。对拒不上交耕地保护费用的建设单位,国家耕地保护基金可以通知相关行政部门限制其使用土地。

  国家耕地保护基金是强制征收的,这将提升建设单位的耕地占用成本,有利于节约用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不可避免要大量占用耕地。对各项建设占用的耕地一律征收耕地保护基金的政策,也体现了国家对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视。

  国家耕地保护基金的资金主要用于收储国内新增开发耕地,收储海外租售耕地,扩大耕地面积的基础设施开发,盐碱地治理,耕地脱毒治理,这将有助于提升耕地的科技开发水平。

  国家耕地保护基金应当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当善于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维护国家耕地,充分应用财经手段当好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保护神”。

  作者简介:郭夏,《解码经济》作者,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经济网特邀财经评论员、评论理论频道专栏作者。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

     聚焦粮食安全 解决抛荒难题要靠"两双手"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