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热点大家谈:金融监管当演绎现代版"龟兔赛跑"

2015年11月24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谭浩俊认为,从这些年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凡是纠缠于机构设置的改革,大多是不成功的。因为,一旦改革被机构设置所绑架,就会沦落为权力的争夺。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问题上,不要过多纠缠于机构设置,而应当立足于责权利明确。

  今年六七月份的股市震荡,场外配资是“元凶”之一。但是,场外配资该由谁来监管,谁是场外配资的责任主体,没有答案;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带来了风险的增加,谁来监管,也很模糊;小额贷款公司如雨后春笋,风险如何防范,同样缺少答案。这些都在拷问: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要不要改、如何改?

  改是必须的,这一点,决策层已给出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指出,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也再次提醒我们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这意味着,改革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已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改,是动大手术还是小缝小补,是从根本上改还是稍加完善。从已经传出的信息来看,显然是动大手术。怎么个动法?比较极端的观点是,建立大金融监管体系,亦即将银行、保险、证券三个监管委员会合并成一个金融监管委员会,成为“一行一会制”。也有观点认为,应当由央行统一扎口,形成“一张嘴”的金融监管格局。因为,现行的“三会”制度,已经暴露出很多缺陷,也引发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协调方面,可谓集中了政府部门在协调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要权不要责、要利不要义、一边缺位一边越位等。

  但是,在责权利得不到明确、责任得不到有效落实的情况下,分与合到底又有多大的区别呢?要知道,从这些年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凡是纠缠于机构设置的改革,大多是不成功的。因为,一旦改革被机构设置所绑架,就会沦落为权力的争夺,而不是责任的落实。对改革来说,恰恰责任落实是最为关键的,机构只能依据责任的需要而设置,而不能先设置机构再落实责任,否则责权利就不可能统一。

  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虽然结果有点出人意料,但也引出了不少道理。假如我们把龟兔赛跑的故事稍稍延伸一下,增加一条河流,又将是怎样的结果呢?兔子可能就未必比乌龟更强了。要想完成比赛,没有其他办法,就是合作,即兔子拉着乌龟一起跑,乌龟驮着兔子过河,实现“双赢”。

  显然,这样的演绎,对金融监管是有参考价值的。因为,按照现行金融监管的实际,“一行三会”在履行监管职能的过程中是缺乏有效的协调和互助的。这一点,在此次股市震荡中就表现得十分明显。恰恰是,目前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各监管机构强化协调工作,需要像兔子和乌龟一样互助向前。

  首先搞清楚要做什么,也就是有多少需要监管的业务,再一条条理出来。在此基础上,根据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业务进行分类,对目标进行定位。只有在业务分类比较清晰的情况下,机构的设置才有目标。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认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当改变就机构论机构的传统做法,必须先把责权利划清、把责任界定清楚,在此基础上再来确定设置怎样的机构框架。

  央行是货币发行机构,因此其在金融监管体制中的作用,应当是防止宏观性、全域性、整体性风险的发生,其他监管机构则应当防范微观性、区域性、局部性风险。一般情况下,央行不需要介入很深,但其他监管机构则需要及时化解各种风险。这两个层面的责任必须界定清楚。

  总之,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问题上,不要过多纠缠于机构设置,而应当立足于责权利明确、责任落实、职能界定,真正演绎一出现代版的“龟兔赛跑”。(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金融混业监管之路怎么走

     股市下跌 加强金融监管部门间协调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