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鱼找鱼虾找虾—跟王林合影的人就该被嘲笑

2015年07月23日 10:17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又一个“神棍”倒下了。

  吴晓波:跟王林合影的人不该被嘲笑

  与王林合影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已经被枪决的贪官,无论是马云、何鸿燊还是曾荫权,无论是李冰冰还是赵薇,都没有被嘲笑、污蔑的必要。他们的智商是高还是低,他们是否有安全感,他们是否有科学常识,与他们有没有跟王林合过一张影,没有任何关系。

  去见王林的人,都是对生命本身有好奇的人,如爱因斯坦所言,他们对人体的秘密和未知之事存着一份探寻的热情。他们也许去错了地方,见错了人,好奇害死猫,但天大的好奇,也不至于害得自己脱掉了内裤。

  一个国家的智力底线,是社会的宽容能力和理性判断力。如果,各个阶层的人士,日夜以互相诋毁、嘲弄为乐事,以撕裂、对立为目标,以在思维的烂泥潭里缠斗为欢,那么,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智商很低、缺乏安全感、缺乏最基本的科学常识”的下流社会。【详细

  王旭明:需要增强去伪存真的筛选能力

  在被王林迷倒的人当中,赫然排列着一批高官、明星、巨贾,他们争先恐后地成为他的座上宾,并且为他痴迷。这其中,有一些我们熟悉的落马官员,有认他当干爹的当红明星,还有富可敌国的企业家。人们不免心生疑窦,仅凭王林自我号称能够如何如何,就能把各界精英人士说得如此心动并行动?与其围观王林有多不堪,不如审视“精英”们到底是否精英。王林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些伪精英们亮丽光鲜的面孔背后的不堪。

  王林的迷与谜给人留给我们许多思考。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绝对不该迷恋王林这样的坑蒙拐骗之流,更不能让坑蒙拐骗之流成为谜。因为我们需要在精神高地上率先垂范的英雄榜样的引领,我们也需要生活中无数凡人流露出的美好品德的熏陶,我们更需要将丑公之天下、人人喊打的能力与机制。如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从文件里、会议中,走到社会里、人心中。【详细

  其实媒体和舆论对王林的消费并非全然指向王林,因为王林对权贵的迎合,而中底层群体对贪腐官员和既得利益所得者颇多怨言,偏巧王林深交的官员有些落网,才有媒体和网民对“与王林直接关联或间接关联的那些人的整体撒泼”,其中亦有不实之情,或为情感臆测,换句话说是“借王林之酒杯浇他人之块垒”,吴晓波是明白人,身上又背着社会精英的符号,此时借王林之事说自己群体的事,难免不被人怀疑有“为出糗的社会精英”辩护之嫌。

  王林的所谓特异功能已被戳破,一向提倡经济理性的吴晓波说是探究生命奥秘,即便是寻求利益掮客或精神安慰的贪腐官员也被说成“都是对生命本身有好奇的人”,有些事已有定论,而且很多人即便是无辜的既得利益者一样怨气重重,“大众之友”吴晓波以一句“探究生命奥秘,社会的宽容能力和理性判断力”进入一个利益纠葛的议题,自己不陷入舆论泥淖,那才真是怪事。【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坊间有戏言,这年头傻子太多了,骗子都不够用了。随着谎言拆穿、真相大白,大师们一个接一个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国人似乎不长记性,昨天的大师刚倒下,明天的大师“春风吹又生”,人们对大师顶礼膜拜如故。

  “大师”成名的道路都是相似的。刚开始,“大师”是具有治病神力的人,后来“大师”受到高官膜拜,于是权力附体,马上跟不受制约的权力一样为所欲为起来。王林与权力非同一般的关系,可以由网上流传的一组合影证实。他在江西老家占山占林占地,盖“王府”建别墅,根本不把基层政府放在眼里。

  “鱼找鱼,虾找虾”的名言,话糙理不糙。一个个貌似仙风道骨实则蝇营狗苟、打着“包医百病”幌子敛财的“神医”固然可憎,可如果没有一帮“神粉”愿者上钩,姜太公也钓不到这么多大“鱼”。在投机取巧、功利浮躁的社会心态下,一方面,不少人有求医问病的需要,希望能够借助所谓大师的神力为自己除病消灾;另一方面,不少官员、明星、富豪缺乏安全感,希望寄托于大师保佑自己的平安和地位,并希望借助大师结识更多社会名流。

  王林的前后境遇,耐人寻味:此前他能凭着杂耍招数通吃四方,谈笑有权贵,往来多名流,舆论普遍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他身上加载了“权力中介”的符号,是因其权钱掮客的身份;自从“出事后”,大师往日那些非富即贵的“座上宾”不见踪影,被神秘色彩笼罩的气场与权势也不再显灵。仅剩的聚拢人气的资本,或就只剩下可供他出手阔绰的钱财。一切都是如此现实,并无所谓大师的神力护佑。

  正所谓“应运而生”,在“除了成功别无信仰”、机会主义横行的氛围里,各类大师的崛起与倒掉其实都是时代与社会的合谋,这既有权力的“扶持”,又有媒体推波助澜,更有无数信众的迷信。当然,普及科学和戳穿骗局的工作要继续有人来做,但“大师”在国内作恶的关键不只在迷信,更在于权力附体,解决的办法应当是对权力进行有效规范。

  这本应是一个科学昌明、民智开启的时代,“大师”泛滥的脉象预示着某种病态。一个个大师倒掉,一场场骗局翻版。产品固然可以轻易销毁,但如果生产的流水线依旧,监管和执法仍然缺位,造假的群体基因不除,权力不能被有效制约,“大师”们或许还会一茬茬冒出来。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