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学该拿什么吸引人?

2015年07月01日 07:34   来源:羊城晚报   何 龙

  如果说高考是考生的竞技场,那么招生就是高校的竞技场了。高考尘埃落定后,各个高校就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夺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

  据报载,最近几年,一些高校为招收高分学生出尽了怪招阴招。对高分考生,他们有的用奖学金诱惑他们;有的把状元请到北京,更换他们的联系方式,切断竞争对手与状元的联系;有的不断地给对手打电话,让对手的电话处于占线状态,让考生很难打进电话;有的以保住加分优惠给中学施加压力;有的则动员学生的亲友团来助招;有的甚至冒充对手的老师致电考生,称该校取消了之前与其签订的预录协议,要求考生修改志愿……

  今年的招生竞争一开始就火药味十足,名校首先对自己的心仪对象进行紧逼盯人。在广州执信中学,清华北大招生人员争相与高考全省理科前十的一位女生商谈录取问题,一度将她逼到墙角。在四川,这两所大学的四川招生组更是在微博上互相指责,称对方进行欺骗、花钱买考生等不正当行为。

  争抢高考成绩好的学生与争抢任何好的东西一样本来无可厚非,但作为教书育人的高等学府,在争抢中首先要表现出良好的风度。一些学校在争抢中使出阻、堵、瞒、骗的阴招损招,甚至亮出恶汉打架、泼妇骂街的“本领”,则与高等学府应有品质南辕北辙。

  一所名副其实的名牌大学,其魅力在于有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充分的学术与思想自由,有众多的名师校友,有大量的学术成果;它不但能锦上添花,还能点铁成金,使普通学生变得优秀,使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它既教学生书面知识,更教学生人文思想、文明习惯和散射思维;它看书面成绩而不唯书面成绩,注重学习功用而不强化学习功利。

  但在我们的某些名牌大学里,却经常出现种种“雷人”“雷事”:有的教师不时发表违反常识常理的奇葩言论;有的名教授在网上用粗言恶语骂人;有的教师虚报学历抄袭论文;有的导师侵占学生的学术成果;有的媚权媚钱还追星;有的身在学府心在官府和江湖;甚至连堂堂校长也洋相频出……

  这样的“名牌大学”,只是沐浴着以前的名气得名的。正因为名与实逐渐剥离,使这些名义上的名校自信日减,在面对招生竞争、尤其是面对境外著名大学招生竞争时,他们或许感到除了既有的名气之外,再也拿不出多少实际东西来吸引高分学生,于是难免用奇巧的花招来参与竞争。

  学校和人一样,一不自信就往往变得虚荣。一味地拼抢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并以此炫耀,就是虚荣的一种表现。我们知道,能考得高分是一种能力,但应试考试的能力不代表所有能力。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是退学学生;马云三次高考成绩都没有上线,最后还是凭英语单科成绩被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破格录取。如果时光倒流,他们一定都不入中国名牌大学的“法眼”。

  真正的名牌大学,是那种能把非状元非高分学生教成专业的状元、行业的翘楚。然而一个行业只能有一个状元,我们又不能以状元论成败,在更多时候,只要从某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是有良知有职业精神的人,都可以把主要功劳记在这个学校的本子上。

  因此竞争好学生的筹码,不应只是生活条件,更不应是阴招损招,而应是学校能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良知和创造力的教育培养能力。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