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被折,保护为何不能走在罚款前?

2015年07月01日 07:10   来源:红网   汪文文

  5月29日,琅琊山上一件“镇山之宝”——欧阳修亲手所植的一株千年古梅,被几名游客生生掰断枝丫。两名昆山籍游客已因损坏古树木被警方查获,并接受处罚和作出3万元赔偿。(6月30日新华网)

  碑文遭刻字、贵妃雕像遭袭胸、长城文字砖块遭盗拆及古梅遭折枝等等不文明旅游行为层出不穷。除了指责这些不文明、低素质的游客,掀起贬低国人素质口水战之外,其实旅游管理方事先没有做好保护措施,事后罚款的颠倒顺序也隐藏着文物被损害的潜在风险,间接助长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可能性和概率。

  一株千年古梅,文豪欧阳修亲手种植的,还被作为琅琊山的“镇山之宝”,其文物价值是不容小觑的。那么琅琊山风景区的管理方在开发古梅作为旅游景点时,就应该做到有区别对待,对其多施加一层“保护伞”,例如采用栅栏将其隔离,避免游客因近距离接触而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如果缺乏最基本的保护措施,那么古树再遭受二次、三次、四次伤害也是在所难免的。古树是脆弱的珍贵的不可再生文物资源,文物保护单位为何不未雨绸缪,做到“先保护后罚款”?这是否反映出管理方自身就存在对文物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

  对于遏制不文明旅游行为,仅靠游客的自我道德约束是不可能的。现行法律法规对于损害文物的行为已有明确的规定,就应该要严格执行起来。作为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对于乱刻乱画乱折枝的行为不能只靠罚款和批评教育,更要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文物,充分发挥法律规范、威慑作用和教育作用。

  文物一旦破坏,就不可逆转,很难再修复,是文化领域的重大损失,而“低成本”的罚款对于不文明者却无关痛痒,甚至根本起不到警示作用。再好的事后“亡羊补牢”也敌不过事先的“防患于未然”。文物保护一定要以保护为前提,无论是旅游景点还是文物保护单位,只有在充分做好保护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对外开放,从而发挥文物资源带来的经济利益。事前的预防措施和事后的应急措施“双管齐下”,才是对文物最大的安全保障。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