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教师招收计划”只是一个好的开始

2015年06月04日 09:34   来源:西安晚报   杨朝清

  福州市不少小学、幼儿园存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问题,女教师成为绝对的主力军,尤其是幼儿园教育,几乎难觅男教师踪影;而在少数有过男幼师的幼儿园,他们多数只负责管理工作,并不直接参与教学工作。不过从今秋起,福建省计划招收首批500名男性免费师范生,欲破解女教师“一统天下”困局。(6月3日《福州日报》)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性别界限越来越淡化的当下,依然有一些职业具有鲜明的性别属性。在教育领域,男性的“集体性缺席”,不仅不利于师资队伍的性别结构,也难免会给学生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带来负面影响。“男教师招生计划”的初衷,在于通过“弱势补偿”的制度护佑,扩大男教师的比重。

  以笔者工作的学校为例,汉语言、英语等师范专业,男女生比例达到了1∶6甚至1∶8。 “女多男少”一方面是由于女性在语言等学科更具优势,性格上也更加细心和耐心;另一方面, 在现有的社会评价体系中,“男强女弱”的标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男性在购房、婚恋等领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教师在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男生参与的热情自然不高。

  融入“性别分析”理念的“男教师招收计划”,对性别差异引起的独特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要进行了关注和满足。中国人民大学在小语种考生中实行分数线“男女有别”看似破坏了教育公平,实际上是对具有语言弱势的男生的“弱势补偿”。与此类似,“男教师招收计划” 用一种倾斜性的举措来扶持男生,也是为了解决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

  然而,要想优化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男教师招收计划”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考生及其家长也会进行反复的算计与权衡;只有从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的角度提高教师的社会认同,让教师更有职业体面和尊严感,才能吸引更多男生报考师范专业。

  在一个习惯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好坏的时代里,社会评价体系的物质化和单一化,让许多人的生活变得庸俗而乏味。教师虽然不能“为钱而教”,却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当下,教师也需要 “在生活上多一些保障,在心灵上多一些温暖”。当下教师的生存生态,对于考生将来的职业选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让男生更多地进入教师群体,不仅需要招生政策上的“弱势补偿”,也需要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保障教师的劳动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给予教师更多的激励和社会认同,男教师才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