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全国平均工资4.9万 决策被统计“拖后腿”?

2015年05月29日 06: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社会财富如同一个面包,如果一个人吃了大半,一群人分得小半,然后来谈“人均”,就没多大意思了。尤其是,依据这样的统计数据来指导各项决策,是很容易误事的。

资料图片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14年全国平均工资主要数据: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9969元。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6339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1%;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6390元,同比名义增长1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5月28日《北京青年报》)

  有这样一则网络民谣曰: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财百万。社会财富如同一个面包,如果一个人吃了大半,一群人分得小半,然后来谈“人均”,就没多大意思了。尤其是,依据这样的统计数据来指导各项决策,是很容易误事的。

  所以,每有平均工资统计数据发布时,总会引来诸多质疑,这次也不例外。也许正因为如此,有媒体才会开门见山:去年全国平均工资多少?你拖后腿了没有?

  果然,从大家的留言来看,“拖后腿”者还真是不少。更有人直言,这数据有问题,与事实不符,影响社会安定,属于“官谣”。谁都明白统计平均工资的巨大漏洞在哪里,谁都知道现在的平均工资统计数据严重偏离公众感受,但这种失真的统计工作却照旧进行不误,并且乐此不疲地接连公布“成果”,是为了让数据反映社会现实,还是只为了要一个好看的数字?

  若是后者,问题恐怕就不在于哪些百姓拖“全国平均工资”的后腿了,更重要的是科学决策将被这样的统计数据“拖后腿”。

  就事论事,既为“平均”,便难免“不公”,这是常识。因而,犯不着一见“平均”就伤肝动气,牢骚满腹。另外,这也是统计部门的工作职责,而且此番统计比之前已大有进步,比如涵盖了私营企业,分析了行业、地区的差别等,应该得到必要的理解和尊重。当然,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究竟哪部分人的工资在领涨“大盘”,进而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如果说统计平均工资有意义,甚至很重要,那么显然还有比它更重要的事,即正视民众心声,尽力缩小贫富差距,让更多的“拖后腿”群体赶上大部队。显然,这光靠喊口号是不行的,还必须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进程。根据国家既定的“提低、限高、扩中”的战略要求,拿出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甚至有必要以刚性约束来提高低收入职工的工资水平。

  同时,要加大劳动执法力度,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普通职工在工资博弈上的相关权益。对不合理高薪或者垄断的行业要“祛魅祛黑”,加大对垄断工资的规范力度,清理基于机会不均等而产生的潜规则收入等。另外,还要有效控制物价涨幅,对严重影响工资涨幅利好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做好基础性的保障工作。如此,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民众。

  诚然,落实“提低、限高、扩中”并不是统计部门的事儿,事实上统计部门也难当此大任。但统计工作依然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统计部门不能置身事外。这就要求相关统计方法和口径更加科学、合理并贴近社会现实,如此才能为更好地落实“提低、限高、扩中”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也为更多人不再“拖后腿”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中国成中高收入国家”被吐槽中的民生焦虑

     中美物价对比出的“低收入、高消费”伤不起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