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电信诈骗,不能只忙着“割韭菜”

2015年05月21日 07:01   来源:红网   郭元鹏

  2008年以来,我国通讯信息诈骗发案数保持年均20%至30%的增速。2014年全国通讯信息诈骗犯罪发案50余万起,比2013年多出约20万起。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发案率再度“爆表”。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方人士表示,运营商完全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多数安全漏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运营商的不作为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5月20日《经济参考报》)

  韭菜,是很多人喜欢吃的食物之一。韭菜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物种,你越是割它就长得越是旺盛。割了一茬再来一茬,永无绝期。在电信诈骗案件的整治中,警方就犹如一把镰刀,死命地去割韭菜。韭菜倒是割了不少,但是新的韭菜又出现了。整治了这么多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越来越多了。正如统计资料显示的那样,发案数量保持着年均20%至30%的增速。

  这样的整治是尴尬的。警方付出了劳动,却没有改变悲催的现实。原因何在?因为在整治此类犯罪的时候,我们只是埋头辛苦地割韭菜,而忘记了整治韭菜生存的环境。改变这一现象,需要综合治理,否则韭菜就会漫山遍野。

  首先,割韭菜别忘了割根系。电信诈骗的犯罪韭菜何以如此茂密?源于割韭菜的时候,没有割掉根系。在查处这类犯罪案件的时候,往往被追究责任的都是具体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团体。行骗的被抓了,而在行骗者的后面,还有一个罪恶的链条。那些销售个人信息的人,有几个被追责了?而找到这些幕后的黑手其实也是很简单的,顺着犯罪分子的藤蔓就可以摸到后面的出卖信息的瓜。试问,有几个出售信息的不法分子因此被判刑了?没有他们出售的信息,何来犯罪分子的诈骗行为?

  其次,割韭菜别忘了收种子。在电信诈骗的过程中,其实电信部门就是这个韭菜的种子。一切行骗都是依附于电信载体之上的。电信部门从技术的角度不是不能防范,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放纵了犯罪行为。短信群发是他们允许的,对于违法内容为何不拦截?网络支付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对于可疑的交易为何不提醒?变声电话、变身号码,这样的技术也都是通过电信实现的,这种业务能推行吗?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放纵犯罪,这与犯罪分子何异?对于这样的运营商,警方应该也有追责的权力。

  最后,割韭菜别忘了整土壤。电信诈骗的土壤在哪里?有人行骗,自然就有人受骗,这些受骗者其实就是电信诈骗生存的土壤。很多电信诈骗手段并不高明,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发现问题。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受骗者就是很任性。有的时候,就是警察跑到了银行,也拦不住一些人给骗子汇钱的“坚强决心”。天上掉馅饼不是不可能,问题是几率是微小的。即使有馅饼掉下来,为何就能砸到我们的身上?这需要加强宣传,让一部分人与不劳而获的心理说拜拜。

  整治电信诈骗,不能只会忙着“割韭菜”,还要学会“挖根”,还要学会收“种子”,还要学会整治“土壤”。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