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诗歌点亮一代人的青春梦想

2015年04月28日 11:04   来源:光明网   凌国华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曾经激励一代青少年奋进的诗人汪国真,刚刚走完了他并不漫长的59年人生路。在风雨兼程的人生道路上,他的诗歌以憧憬理想、渴望未来、赞美拼搏的青春朝气和蓬勃力量,滋润了一代青少年的心灵,为那个年代留下了特有印记。一方面,他收获过“青春诗人”“诗坛王子”等美誉,掀起过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汪国真旋风”;另一方面,其诗歌遭业内人士指摘“直白肤浅”,本人则长期游离于主流诗坛之外,即便他的逝世似乎也并未引起主流诗坛多少注目。汪国真诗歌在社会意义上的火爆与文学意义上的遇冷,所映射出来的尴尬困局,某种意义上也成为那个年代的特殊写照。

  90年代初,社会上掀起“汪国真热”。他的首部诗集《年轻的潮》首印15万册被粉丝一抢而空,后来加印到60万册,盗版则不计其数,其本人则成为《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等数家杂志的专栏撰稿人;他的诗歌被青少年抄在笔记本上、作文中,甚至走进恋人的约会和情书里。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有令人奋发向上的积极能量,它对理想、奋斗、拼搏不吝赞美,以一种温润的个体视角,改善着其时的社会心态,给90年代“下海”进入商业大潮中的社会吹来一股清新之风,更给心灵伤痕和理想迷惘的人们注入一针强心剂。

  围绕汪国真诗歌的争论一直存在,如今因其逝世这种争论又再次爆发。毫无疑问,汪国真诗歌的支持者和批评者,都可以找到足够证据支撑各自观点。但即使那些不认可其诗歌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汪国真及其诗歌在某种意义上雕刻了一代人的青春印记,因而成为90年代的一种文化现象甚至社会现象,得以从某个侧面反衬出那个年代的社会面貌。

  即便在文学意义上,汪国真诗歌无法得到主流诗坛和文化批评家的认可,但没有人可以否认汪国真诗歌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轰动效应。他以其被指摘为“缺乏深邃”的诗歌,让那个时代的青少年激情澎湃,让他们的青春激情和人生理想得到同频共振,点燃他们不平凡的青春。如今,伴随对汪国真逝世的纪念以及对汪国真诗歌的重温,已然人到中年的那一代人,借此得以对90年代的温润青春进行一次集体回忆。由此,汪国真诗歌的意义毋庸更在于其社会影响,“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青春不会老,理想不会死,或许只会慢慢凋零。当年对汪国真诗歌迷乱的一代人,如今已人到中年,他们当年的理想或实现、或枯萎。人到中年的生活大概温温吞吞、波澜不起,现实生活压力或许已让他们对自己曾经的青春有所淡忘,其时的理想如今看来或许不合时宜。但这没什么不妥。青春是一段路程,我们更看重其沧海桑田的拥有。在那激情澎湃的青春岁月里,在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爱恨歌哭的日子里,理想、奋斗、拼搏点亮了一代人的青春,丰盈了一代人的人生,这是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而对于点燃一代人青春、雕刻一个时代印记的汪国真诗歌,我们实在无需呶呶于其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孰轻孰重了。只要记住,他们的青春曾经被一束温润的光点亮过,这就够了。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