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安会”:中日关系峰回路转

2015年04月24日 09:11   来源:中国网   张敬伟

  张敬伟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本次在印尼雅加达召开的亚非领导人会议,颇受全球关注。看点之一是今年万隆会议60周年--当年这场会议标准着亚非国家的苏醒,而且中国凭此突出外交重围。此外就是“习安会”举行--虽然只有30分钟,但相比去年11月份中日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脸色外交”,显然这次“习安会”的意义更为重大。

  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亚非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三点主张,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三项主张包括深化亚非合作、南南合作及南北合作。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亚非合作还是南北合作,这里面都包括了中日两国。

  亚非合作,包括了中日两强和非洲国家的合作,事实上也是如此。中国是对非援助和合作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日本在非合作项目也是成系统成建制的。去年年初安倍首相访问非洲三国,欲在非洲建立“经济特区”,被当时的舆论解读为抗衡中国在非影响力。南北合作,日本属于发达国家的“北”,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南”。因而加强南北合作自然涵盖了中日、中非和日非等全方位的合作。

  在三项基础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里面也是涵盖日本在内的。无论从亚非领导人会议的主题原则还是万隆会议(60周年)精神的传承,中日领导人在会场上都不可能漠然冷对,良性活动才是理性的选择。

  去年11月份北京APEC峰会习近平主席冷对安倍首相的“习安会”,也许是基于中国作为东道主的待客之道,给予安倍首相面子。本次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习安会”则是中日两国达成和解共识迈出了重要一步。

  上次“习安会”是中日达成“四点共识”的结果,本次“习安会”也是日本密集外交公关的成果。3月23日,日本自民和公明两党负责人访华,中方告知两位“使者”,中日韩首脑会晤要看安倍战后70周年如何“谈话”来定。4月14日,著名日本“知华派”、前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访华,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会见。李克强强调,日本领导人应该担负起前人罪行所带来的责任,只有这样两国关系才能长足发展。因此,中日领导人会晤,还是纠结于历史症结上。

  安倍首相在亚非会议的演讲中只讲“深刻反省”不讲“侵略和殖民地统治”和“谢罪”,应该说和以往日本政府在亚非会议的历史立场有所退步。但是,在和习近平主席的会见中,对于中国对日方历史观和“安倍谈话”的关切,安倍首相亦强调:“我们‘整体上’继承了村山谈话、小泉谈话等历届内阁的立场,今后也会继续继承下去”。

  这是实现“习安会”的底线基础。对于中日关系,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日双方要彼此奉行积极的政策。我们愿意同日方加强对话沟通,增信释疑,努力将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中关于“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转化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安倍首相也对此给予了正面回应。

  中日关系不可能桎梏于结构性矛盾而无所作为。中日合作是周边外交的大事件,也是实现东亚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东北亚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解开矛盾死结对两国关系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球重要国家,中日关系也是牵一发动全身。美国不愿看到日本和中国及韩国因为历史问题而日益恶化,这将影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而安倍首相近3年来最重要的周边外交任务就是为了实现中日韩领导人的会晤。在其访美之前,“习安会”是日本送给美国人的一份外交安慰。美国务院发言人哈夫22日表示,美国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消息表示欢迎。

  此次“习安会”也有助化促成日韩领导人会晤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4月23日的韩国《中央日报》强调,韩国政府最终错过了从战略上活用万隆会谈(亚非会议)的机会。

  “习安会”不仅攸关中日关系,也对东北亚、东南亚和中美日大三角关系形成了正面传导。就此而言,“习安会”成为亚非会议的焦点并不令人惊奇。

  不过,安倍在美国国会还有演讲,8月份还有所谓的“安倍谈话”,如何向亚洲国家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传达正确的历史观,依然是考验中日关系的关节点。由是而言,一次“习安会”并不意味着安倍首相历史问题的免责,更不代表中日关系进入坦途。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