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给实体经济“解渴”

2015年04月20日 14: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此时全面降准并不是“大水漫灌”,搞“强刺激”,货币政策并没有转向,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释放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实体经济“解渴”。

资料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宣布,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的支持力度。

  不到三个月,央行再次降准,并且力度远超预期,令市场哗然。上次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还是在2008年11月,当时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有人担心,这是不是新的全面刺激政策?不是的,虽然一季度GDP增速只有7%,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这一增速还是运行在合理区间内的,并没有超出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的目标。此时全面降准也并不是“大水漫灌”,搞“强刺激”,货币政策并没有转向,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释放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实体经济“解渴”。

  这一次全面降准主要是应对外汇占款减少和短期内地方债务置换带来的冲击。央行统计显示,一季度中国外汇占款减少2521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3月末,我国 M2余额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也低于今年12%的货币增速目标。外汇占款趋势性下降急需降准来对冲,而2015年地方债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除了置换债券以外,新发行的地方债也将有6000亿左右。这些都需要市场提供适度流动性来缓冲。

  据专家测算,此次全面降准,至少将为银行体系带来1.2万亿元的额外流动性,这无疑是巨大利好,如果能保证降准释放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货币政策便能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

  之前,中央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简政放权,意在给企业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但是融资成本却一直居高不下。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高达10%以上,但利润率平均只有5%,负担较重。

  4月17日,李克强总理前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考察时表示,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但光有肌体,没有血液,经济活不了。“金融和实体经济应该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此时降准,有利于巩固去年以来降准降息的成果,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给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给大众创业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

  另外,此次降准是“普降”和“定降”相结合,从结构调整上来说,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导向很明确,这对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有很大帮助,有利于补齐中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采取措施保证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能真正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火爆的股市。如果实体经济吸引不了资本流入,那么降准多少次都没有大的用处。至于未来是否会继续降准降息,则取决于我国经济的运行状况。(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央行全面降准的短期因素与长期考虑

     降准体现央行快速反应能力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