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接力救助流浪汉,诠释好人的完整

2015年04月09日 07:29   来源:红网   高亚洲

  十八年前的吴文庆绝不会想到,他的命运会因为谢家人而被改变。这十八年来,谢家人给他提供了吃住的地方,还给他提供了工作,直到生命走向终结。这个城市,需要这样一种让人温暖的力量。4月1日,愚人节。人在长沙的谢成伟(化名)接到湘阴一家医院的电话。电话那头,医护人员告诉他,半个月前住进医院的吴文庆(化名)老人去世了,享年76岁。(4月8日《潇湘晨报》)

  这是一个关于三个人的故事,其中两个是父子。往回倒数十八年,这对父子与第三个人本无任何交集,那时,这位父亲经营着一家效益不错的汽修厂,偶然的机会听说附近有一个流浪的孤寡老人,这个男人把这个老人请回来,与他的儿子接力照顾他,这一照顾就是十六年,直到这个老人寿终正寝。

  这是一个很容易煽情的时代,当然,并非人心变得柔软,只是因于柔软变得稀缺。在一个风险丛生、生存逼仄的时代,惆怅人之不易,已然成为时代的表情,做一个内心柔软的好人,更会成为难以解构的另类。当然,无论是诉诸情感或理性,这并不妨碍我们给出这样的结论:能将一个本无交集的老人接力照顾十六年,这对父子一定是好人,大大的好人。

  不妨矫情一问:我们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好人?是因为信仰?还是因为其他?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有这么一问:你究竟是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做一个完整的人?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非彼即此的问题,一个好人一定是个完整的人。换言之,做一个好人的理由,可以很简单,只为做一个完整的人。回归于完整,就是对人性光辉的云淡风轻,发乎于内心的真善而不矫揉造作。

  如此再来打量这对堪称好人的父子,或许会让我们对如何做一个好人,有更真实的感知。我们无从想象他们与流浪老人的第一次见面,但是,可以想见的是,无论是父子的善心,还是流浪老人的欣然,都一定是基于平等的尊重。正如儿子在接受采访时所言,一开始是因为同情,也是因为用工的考量。如此一来,父子以看得见的尊重,表达自己的善意,而老人则以看得见的体面,回报父子俩的善心。换言之,做一个好人,从来都不应是在闪闪的人性光辉下一味的施舍,而对于受助者来说,领受一份好心,也可以是有尊严地存在。道德优势下的帮扶,在大多数时候,它只能被视作缺乏温情的施舍。

  这种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的好人好事,而在他们三人之间,却显得自然而通透,三个人可以从老板与员工的关系,自然地切换到朋友关系,甚至是成为值得信赖的一家人。这份自然和通透,足以祛除了道德上的绑架,让这份简单而真诚的好心,直至在流浪老人寿终正寝时,还能挂念着让老人“能够体面地,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

  努力做一个好人吧,相信世界会一天天往好里走,凝结尊严的善举,充满诚意的善心,会让你成为一个完整的好人。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