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错了”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权力逻辑

2015年03月31日 07:37   来源:西安晚报   张剑

  29日凌晨,在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三路罗家墩社区,多户居民共计近千平方米的房子遭遇强拆,两户在家睡觉的居民在房子拆除前被赶出家门。而据硚口区街道办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这几户未签协议而遭到拆迁的情况,应该是拆迁公司因沟通问题,在拆除已签补偿协议的居民房子时,误拆这些居民的房屋。(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6版)

  面对被强拆的房子,街道办负责人的解释是“拆错了”。这似曾相识的回应,难免会串联起民众内心泛滥的想象。因为我们实在难以相信,那之前就被政府划定的拆迁区域、而后又与拆迁方没有达成协议的尴尬现实、以及当晚户主被强行赶走的粗暴手段,它们之间不存在某种逻辑上的关联,而只是一个“美丽”的误拆而引起。

  这其实也正是公众对街道办的回应选择不相信的根本原因。因为从基本的常识看,无论是拆迁方还是政府部门,他们如果要对民众的房屋进行拆迁,其理应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达成赔偿协议上的基本共识,并相互签署规范的文件条款。这样的程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公民房屋的拆迁在不出现“特殊情况”下,基本上是不可能出错的。否则,这不但会造成更大的纠纷,也会给彼此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基于这样的常识判断,公众在面对街道办“拆错了”的回应时,其实还产生了另外一种可能的解释:那就是正因为拆掉这些没有达成协议的房屋是“对”的,他们才会以拆错了的名义对其进行强拆。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避免双方因赔偿方案而出现长期僵持的局面,还可以实现自己的另外一个“如意算盘”:既然这些房子都错拆了,而这些房子本就是应拆的对象,那么,在失去房子这个“抵抗物”后,拆迁方对户主的赔偿就很可能由此前的被动陷入主动,甚至可以强行地对其实施某些并不合理的赔偿方案。而做到了这些,不但可以提高拆迁的效率,还可以给自己并不光彩的强拆找到一个“美丽”的借口。

  退一步讲,即便是因为拆迁部门工作上的失误而拆错了,那么,对于这种失误,民众想看到的,其实并不是拆迁方急匆匆地去给拆错的房屋进行赔偿或道歉,他们想看到的,是在这个拆错的流程中,到底有多少人渎了职,又有多少人是在故意为之?如果这个谜底不解开,“拆错了”的回应便永远像是在自说自话,它不但得不到民众的理解,反而会触发更大的民意反弹。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格局中,我们看到的似乎只是街道办急于赔偿的身影,却丝毫不见任何问责程序的开启。

  在拆迁方诸多违背常理和正规程序的行为背后,我们再一次在“拆错了”的强大逻辑中见证了权力粗暴、蛮横的一面。这粗暴、蛮横的行为,不但中伤着民众的情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减着公信力。而在民意沸腾的当下,这权力背后的暴力逻辑一天不拆除,它在民众之间造成的恶劣影响便会越大,而对其自身的伤害恐怕也会越深。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