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之后国企留不住人才吗?

2015年03月27日 07:22   来源:红网   岳乾

  媒体报道,中国银行薪酬最高的信贷风险总监已离职。据称,该总监的合同到期后并未续约。他本人是外籍人士,其职位并非政府委任,不会直接受到限薪政策的影响,但其他高管降薪让他难以留在中国银行工作。(3月26日财经网)

  这则消息似乎坐实了这样一种说法:“限薪”政策将伤害一些人的工作积极性,“限薪”之后,国企将留不住人才。这种说法在中央“限薪”政策出台后即流传于坊间。

  事实果真如此吗,限薪之后,央企、国企将会面临一个高管离职潮,国企高管将大面积向民企、外企流动?或者,限薪如果真的引发离职潮,“限薪”政策是否就应该“打折”?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可以看出,限薪政策出台已有一段时间,央企高管薪酬改革的具体实施细则也逐渐明确,如果有离职潮也应该已经显现。但现实情况是,离职是有,但并非大面积的、奔溃式的。而零星的离职虽然与降薪有关,但也并非仅仅由降薪引起。“降薪”留不住人才,这种说法是杞人忧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些央企、国企高管的“撒娇”。而就第二个问题而言,即使“限薪”真的引发离职潮,中央的“限薪”举措也不能松动、“打折扣”。

  中央为何下定决心“降薪”,主要的考虑莫过于以下两点:一是央企高管高额薪酬实际上已造成了行业内部、行业间收入差距极不合理的局面,据统计,央企高管平均薪酬与普通职工平均工资的倍数最高时接近14倍,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二是国企高管身负双重身份,既是官员,享受权力带来的特权,又是企业负责人,享受高额薪酬,这对于体制内的官员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

  所以,可以看出,中央“降薪”的目的是扭转上述不正常局面,使其回归正常;打破原有的不公平收入格局,使其趋向公平。对于大部分央企高管来说,原有的高薪乃是不合理薪酬制度的附属物,是权力的延伸物,与其实际的贡献并不相称。在中央调整不合理薪酬制度、限制特权之时,适应“新常态”方是明智之举。而且,实际上,即使在“降薪”之后,央企高管们所拿的薪酬也远远高于普通员工工资,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对这一点,央企高管们也心知肚明,在前不久的“两会”上,某些央企高管就表示,原有的高薪酬早已使自己实现了后半生的衣食无忧,而降薪后的薪酬也远远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再者,毫不客气地说,很多国企高管的业务能力、企业经营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如果不依靠权力、不依赖垄断,面对纯粹的市场化竞争,他们是否真正经营好企业尚很难说,离职之后能否在名企、外企中拓展业务、享受高薪,这也要打个问号。

  当然,也不排除降薪之后,某些央企高管可能一时会有抱怨,抱怨失去了原有的特权,丧失了原有的可以维系其“贵族”式生活的收入,甚至一些高管会有离职的想法与行动。但这不能成为“降薪”政策“打折”的理由,社会走向公平是不可逆的,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也是国家的职责与目的所在,不能因为既得利益者的抱怨与要挟而妥协。

  实际上,在“降薪”一揽子政策下,中央也并非没有对高薪留住人才予以考虑,在政策规划中,仍然对市场化聘用留下了空间。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