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经济成绩单”:增速放缓下,求索转型的方向

2015年01月21日 06: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今年中国经济放缓趋势或许难以逆转,但仍然是改革和转型最值得期待的一年。中国经济既不会因为唱衰而衰,亦不会因为唱多而多。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中国本身,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政策和竞争环境,更在于继续改革和创新。

2014“经济成绩单”

 资料图片

  总结过去是为了规划未来,找到正确的方向比成绩更重要。

  1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拿到全年“经济成绩单”,GDP增速仍然是最吸引公众眼球的数据。GDP增长7.4%,创下1990年(当年GDP增速为3.8%)以来的新低。数字如实反映出2014年中国经济显现总体放缓、忧中有进,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不小的态势。

  梳理这份“成绩单”,可以看出几大亮点。

  GDP增速7.4%处在合理区间内。在经济增长速度处在“换挡”阶段的新常态下,同其他国家相比,“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能够增长7.4%已经是非常高了,这也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另外,7.4%保持处在合理区间内,完成了2014年初制定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7.5%左右就是高一点,低一点都可以。

  完成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2014年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完成这一目标是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之下,实属不易。这是因为GDP基数大了,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能实现的增量变大,带动就业的数量也就更多。

  全国居民收入跑赢GDP增速。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惠及广大民众。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居民收入状况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拉动力是否持续强劲的问题。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让居民生活过得更加殷实,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更加强劲有力,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服务业(即第三产业)超越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成为常态,这种趋势将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对经济减速的容忍,已为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与变革赢得了时间与空间。

  “新常态”下的大调整,有减(速度)有增(改革),一慢一快,既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通过减速期间加速体制改革、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在大调整中寻求和孕育未来发展的生机,向着新发展模式迈进,这也是2015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基本要义。

  今年中国经济放缓趋势或许难以逆转,但仍然是改革和转型最值得期待的一年。中国经济既不会因为唱衰而衰,亦不会因为唱多而多。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中国本身,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政策和竞争环境,更在于继续改革和创新。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前路漫漫、上下求索,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希望就出现在增速的放缓之中。(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量增质更优”

     让中国经济更有韧性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