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企业养老金“11连调”后仍要避免“失落感”

2015年01月18日 08: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企业养老金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层面下的常态稳定和充分增长。这就要求,应尽快形成制度化的企业养老金增长机制,确保它的“自动”增长而非“人为”。另一方面,企业养老金具体应以什么幅度增长,以减少其作纵向、横向比较时的“失落感”,实现相对的公平,也应尽快形成一个明确稳定的制度安排。

 

资料图片

  涨养老金了!记者日前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从20151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迎来“11连调”,再提高10%,预计将有近8000万退休人员受益。(116日新华网、《新京报》)

  新年刚过,国家便决定提高2015年企业养老金,实现了自2005年以来的“11连调”,使人均月养老金由2004年的647元提高到现在的2000多元。特别是在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仍然连续上调,这对于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来说,无疑是看得见的利好,也是国家注重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

  当然,在肯定这一利好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期盼有关部门拿出具体措施,加以合理解决。

  一方面,“11连调”固然值得欣慰,但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连续调整提高,原本就应该是一种常态,并不是什么特例。如果经济在发展,物价在上涨,企退人员的生活支出在增加,而养老金却还是“那个数”,便缺失了其应有的“含金量”,这显然说不过去。

  另一方面还应看到,尽管历经“11连调”,企业养老金水平确实有相当可观的增长,但纵向与其他许多重要指标数据相比,横向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相比,无论是今年的10%,还是“11连调”,实际上都并不是一个多么充裕、到位的调整提高。有网友说,企退人员养老金“11连调”抵不上公务员退休金的“1调”。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值得我们思考。

  而且,“11连调”都是依靠行政的手段来实现的。这说明原本应该制度化的企业养老金年度调整,依然带有临时性、权宜性的色彩。同时也说明,我国的养老金增长机制还没有正常地建立起来,与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都不完全挂钩。这样一来,如果物价上涨或者社会平均工资增幅很快,就会导致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相对不足。

  可见,企业养老金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层面下的常态稳定和充分增长。这就要求,应尽快形成制度化的企业养老金增长机制,确保它的“自动”增长而非“人为”。另一方面,企业养老金具体应以什么幅度增长,以减少其作纵向、横向比较时的“失落感”,实现相对的公平,也应尽快形成一个明确稳定的制度安排。

  好在国家一直在努力。目前已经废除了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将逐步建立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考虑各类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等。不难发现,这些都回应了社会关切,都是解决问题的务实举措,值得期盼。(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期待“养老金上调”不再是新闻

     养老金并轨倒逼收入分配改革提速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