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养老金并轨改革还要算清历史“旧账”

2015年01月16日 15:39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随着改革方案公布,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是否下降?工资水平是否会上涨?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并轨的钱又从哪里来?一系列问题引发关注。(1月15日中国新闻网)

  【追根溯源】养老保险“双轨制”产生的时代背景

  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出现,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社保制度改革起步之时。当时,国家对企业职工实行了社会统筹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政策,包括已退休职工在内的所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全部改由新建立的社保基金支付。这项改革使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得到保障,推动了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

  但是,20多年前推行的这项改革留下了一个尾巴,这就是机关事业单位未纳入到统一的养老统筹体系。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保制度的推行主要是为了配合国企改革,而机关事业单位不在这种改革的考虑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国家财政实力不够雄厚,机关事业单位难以像企业一样缴纳养老金。但是,在企业退休人员统筹支付的同时,依赖财政支持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却越来越高,甚至高出前者五六倍之多。这从本质上说,已经不符合社保制度所应该体现的社会公平原则。【详细

  【弊端显现】群体之间出现了身份识别鸿沟

  养老保险制度的这种“双轨制”,对社会经济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不仅在不同身份的退休人员间产生了身份识别鸿沟,而且影响到了社会就业选择。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被视为捧上了“金饭碗”,甚至在婚恋中也可作为一个筹码,而创业追求则被视作一种“不稳定”的选择。【详细

  【改革阻力】公务员阶层的特权意识在作祟

  为什么普通职工甚至失业人员,他们的养老金一直在交,无人关心交得起还是交不起,轮到收入有保障的公务员,问题就来了。说到底,还是公务员阶层的特权意识在作祟。这就好比习惯于公款吃喝的官员,一下子要自掏腰包吃饭了,就会情不自禁地问,菜肆会不会比原来差?甚至还提出,现在自己买“饭菜票”了,这点钱是不是能在工资里补齐?好像特权阶层天生就是免费食客,一旦进入社会正常消费方式,竟变得困难重重。【详细

  【沉疴痼疾】要处理好历史旧账

  养老金“并轨”并不是简单支付标准的统一,而是从制度结构、筹资模式、待遇计发、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整合的制度转轨。在机关事业单位由旧制度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轨的过程中,原来制度的筹资机制和财务管理方式被打破,制度对所承诺的“隐性债务”会逐步“显性化”,形成转制成本问题。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来看,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转制成本,导致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损害了制度的保障效率。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在建立新制度之前,必须处理好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各项历史债务,安排专门的偿付渠道清偿转制成本,使单位职工已经积累下来的养老金既得权益得到充分体现,避免将相应的债务转嫁给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基金。

  【详细

  微言大义:

  @FT中文网:中国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即将告别养老“免缴费”时代。

  @马光远:弄清什么是五险一金以后心情很沉重。

  @小马斯基:换条裤子而已,还是俩裤腿。

  @华氏后裔:30年前宣传“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20年前改为“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10年前彻底颠覆了过去的承诺,改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

  @袭君逸:与其老在想怎么降低公务员的待遇,难道不更应该想怎么提高企业职工的待遇吗?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养老金改革已经实现了形式上的并轨,但待遇上的并轨更应该跟上。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