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教育的“剑与道”

2014年12月11日 09:53   来源:人民日报   王 尧

  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堪称海外华文教育的“武林大会”。首届“会盟”青城山下的成都,二届“论剑”离华山不远的西安,今年,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位华文教育界代表,齐聚紫禁之巅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切磋技艺、共商大计。

  当然,这一番切磋,不似武侠小说中那样伴随着刀光剑影、明争暗斗,倒是其乐融融、言无不尽,道出许多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和沧桑巨变。

  华人素来重视教育,侨校与侨社、侨报并称为侨界“三宝”。第一所海外华文教育机构——荷属印度尼西亚的明诚书院成立于1690年。20世纪以前,海外华文教育模式多为传统的私塾、书院,教师多为国内的落第秀才,教出的学生可吟诗作对、能引经据典,回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发怵。

  世易时移。海外华人华侨渐渐走出“唐人街”,融入当地社会,新生代们的华文水平却是每况愈下,华文学校普遍处境艰难,勉力支撑。华校几乎全由侨胞自己创建,不能列入所在国家教育体制,甚至还时常受到打压。经费缺乏、师资缺乏、专业教材缺乏是华校普遍面临的“三大难”。学生们多利用业余时间到华校学习,在有的国家,小学生们清晨早起两小时,中午放弃午休,下午公立学校放学后再到华校学两小时,时间精力都没有保证,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们可说是“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音乐、美术、魔术、武术、武侠小说、电视连续剧……齐上阵,千方百计调动学习兴趣。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汉语热”风行全球,华文教育的大环境也有了极大改善。国家侨务部门积极会同有关方面,“重点帮扶”此一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在华文教材研发推广、华文教师培养培训、华文学校发展建设、举办华裔青少年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动华文教育向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方向迈进。举办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则是为各国华文教育界精英提供一个切磋“武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里交流各国成功的办学经验、有效的教学方法,借鉴目前中国汉语教学的先进理念。

  如果把硬件比作“剑”,软件比作“道”,应该说,未来海外华文教育“利剑在手”并非难事,难的是“悟道”——探索破解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瓶颈之道、悟出提升海外华文教育水准之道,让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基因在海外世代相传。这,正是世界华文教育大会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