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瑜:巨额道路停车费都去哪儿了?

2014年11月26日 06: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道路属于公共资源,公共资源的收益应该共享,这是公众的权利。遗憾的是,委托经营公司的道路停车收费不统一、少监督,政府收取的费用不公开、不审计,公众在这项公共资源的收益上根本没有话语权。

停车费  

  资料图片:北京,汽车停靠在路边政府划定的车位上,车主每次动辄要付出十几元甚至数十元的停车费。(来源:CFP视觉中国)

  我国已进入汽车时代,但开车还真是一件蛮拼的事情。在北京,你要被限购、限号、限行……各种折腾,好不容易开上车了,还要面临蹭蹭上涨的停车费和习以为常的道路拥堵。现在还有个问题,那些年交的道路停车费都去哪儿了?

  据媒体报道,北京每年停车费进账10亿,却只有3.9亿进入财政;天津有2.4万个车位收钱,却没一分钱上缴。这笔以行政事业名义收的钱很大一部分不知所踪,另一部分进了政府口袋,但如何使用,亦不知晓。

  我们不怀疑收取道路停车费的合理性。道路是公共资源,谁使用谁缴费,对开车的人收费,也体现了对不开车的人的公平。另外,收取的停车费若能用于改善交通管理、扩容停车位、缓解拥堵、提高资源利用率,也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道路拥堵未见缓解多少,钱却不知去向,“圈地收钱”更是司空见惯。

  在大街小巷,这样的场景,也许你我并不陌生——开车人和穿黄马褂的收费员讨价还价,“便宜点儿吧,不要票”,收费员在半推半就中收下了钱。显然,占这个便宜的收费员只是利益链的最末端。那么,谁有画线收费的权力?谁能定价?谁在监管收费的执行?

  以北京为例,长期以来,停车管理需由市、区、县相关主管部门委托经营,受委托公司需到相关部门申请备案,并以税务形式上缴利润。

  之前,在北京停车收费市场上,“独领风骚”的是“公联安达”、“京联顺达”两家公司。前者为国企,后者则是通过违法手段将国企转为私企。2006年至2010年间,公联安达董事长贾维收受了京联顺达总经理祁力200万元的贿赂。这起贿赂案曝光后,“双达”渐衰,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各区的区属停车管理公司、规模较大的跨区级停车管理公司以及众多小规模私人停车管理公司。

  事实证明,委托经营、变相分层承包的模式很难带来实质上的公平,不一定能规范停车管理,却很可能因垄断经营导致利益分配上的“暗箱操作”。所以,民众对停车费的直观印象往往就是“坐地收钱”。有时,你交了停车费,当车被剐蹭时,还无法找收费员问责。

  那么,进入政府的那一部分停车费又做何用?北京市2011年曾公布,2009年向企业收取的占道费为3372万元,2010年为2110万元。但随后3年,收入没有再公布。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虽然现在三公经费已经公示,但“城市道路临时停车位”的设置、收费标准和作为财政收入项目在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中的管理,我国的法律规范尚未有统一和明确的规定。是不是被当作了“小金库”?无人知晓。

  道路属于公共资源,公共资源的收益应该共享,这是公众的权利。遗憾的是,委托经营公司的道路停车收费不统一、少监督,政府收取的费用不公开、不审计,公众在这项公共资源的收益上根本没有话语权。道路停车费究竟去哪儿了?希望公众的一再逼问能尽早得到明确的答案。(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莫让姓“公”的天价停车费流入“私人腰包”

     停车费去哪儿了 厘清公共资源概念算清糊涂账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