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费去哪儿了 厘清公共资源概念算清糊涂账

2014年11月25日 07:04   来源:新民晚报   郝 洪

  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开车一族大多已习惯了路边停车缴费,但恐怕还没想到自己所交付的停车费究竟属于谁,用于何处,谁来支配。新华社记者调查显示,这笔以行政事业性收费名义收取、本该纳入政府财政所得的钱,有一半不知去哪儿了,而另外一半虽然收进入了政府口袋,但如何使用,亦是笔糊涂账。

  糊涂账背后是公共资源的概念不清。早前,媒体曾经就路边停车是否缴费有过争议。在民众,一种普遍被接受的观点认为,公共资源等于“免费共享”,认为道路是公共资源,当可以免费停车。而在政府,则简单地将公共资源的管理和经营画上等号,道路要畅通,管理要成本,路边停车收费是天经地义,至于收费标准和收入支出,自然是政府说了算。

  事实证明,这两种观点都立不住脚。如果道路全部免费停车,且不说可以想见的道路交通乱像,单是有车族对道路的无偿占用,对无车族是不是不公平?如果停车收费政府某管理部门说了算,委托经营暗箱操作,收益支出打闷包,公共资源岂不又成了部门化、私有化?可见,所谓“公共资源”,其“公共”一词的社会涵义,远比字面意义要复杂得多。

  所谓“公共”,不是平均分配,也不是公权力分配,它是指公众共同决定。公共资源有限,不可能也无法平均分配。上海2000多万人口,6000多平方公里,能给每个人划出一个地段、面积都一样的道路停车位吗?但是,公共资源收益可以实现共享,这是公众的权利。对于道路停车位这样有限的、可经营性公共资源,委托谁来管理运营,收费标准多少,收益如何支配等等,当是公众说了算。

  公众如何说了算?这不是纸面上的口号,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说”的途径,比如,参与管理规则制定,监督、审查收益支出结果。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没看到有效的制度,能够保证公众对公共资源支配的话语权。这不仅体现在道路停车费上,还有公园边上开餐饮酒店、历史建筑设私人会所,三亚优质公共沙滩遭酒店“围城”,西湖一线风景被高档会所分食;大理洱海“填湖”造别墅,类似公共资源被违规占用的新闻不断。有限的公共资源被公权力无限支配,由此滋生权力腐败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厘清公共资源概念,才能算清道路停车费这笔糊涂账,才能避免公共资源分配暗箱化,利益部门化、私人化。一直以来,我们听见不少关于道路停车费、车牌拍卖费等等收费支出的质疑,政府的答复多是大而化之,这一次,能不能有个实实在在的回应?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