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时隔13年再次主办APEC会议将带给中国什么?

2014年11月06日 06: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许一力认为,中国重视本次APEC会议是正常的。如果说,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带给中国的是“走出去”;那么2014年的北京APEC会议,带给中国的就将是“强起来”。

APEC

  资料图片: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最后一次高官会(CSOM)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源:Kim Kyung-hoon / 东方IC)

  十三年前,APEC会议是中国顺利加入WTO的敲门砖。今天,这个APEC会议又是什么?

  某种程度上,今天的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与1945年的美国面临的环境和机遇是类似的。

  当时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黄金储备,占西方国家黄金储备的50%。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1948年,美国工业产量已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产能。而中国现在也存在工业品产量过剩的问题,急需经济结构转型。

  此次APEC会议的重点,说白了,就是中国急需退出前期的红利结构,促成新的对外合作模式。那这种新的对外合作模式是什么?

  美国经验值得借鉴,即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美国拿出其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二(约130亿美元)借给受援国,让他们购买美国的东西,本质就是把美国过剩的产能转化成美国政府对受援国家的债权。这种债权,是美国成功主导欧洲支配权的关键,更是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能够成型的关键。

  今年早些时候,不少媒体争相报道中国推行的大规模海外基建规划,甚至将其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中国通过对外的基建输出,有效地化解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让周边国家更好地享受“中国红利”。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我们看到,高铁、核电正向外输出。当然,走出去的背后需要两项政策的配合:一个是“一带一路”,一个是“亚洲基建银行”。“一带一路”代表着出口的路线图,亚洲基建银行则是出口项目的资金来源。这两项议题正是中国在此次APEC会议上要重点推进的。

  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实行了三轮QE政策,大量的货币超发,直接成为向其他国家输出危机的手段。国际社会尤其亚太新兴国家已经认识到,美元资产的保值属性并不像宣传的那么可靠。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基建银行的成立,一方面顺应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成为国际货币多极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对亚太地区、对中国而言是共赢的。所以,“一带一路”、亚洲基建银行只要落实,都能极大提高中国基建出口的效率。而所有这一切,都要从这次APEC会议开始。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重视本次APEC会议是正常的。如果说,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带给中国的是“走出去”;那么2014年的北京APEC会议,带给中国的就将是“强起来”。(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一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APEC使命:催生地区贸易新框架

     我们有足够理由关注APEC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