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总编辑陈彤辞职:互联网风云际会,引无数人竞折腰

2014年10月23日 10:07   来源:环球时报   单仁平

  方舟子的博客和微博账号前天晚上全面消失,紧接着,新浪总编辑陈彤在昨天宣布辞职。这两件事毫无关联,但它们前后脚发生,强化了人们的相关感受。

  方舟子被销号被认为可能是撞到了互联网管理的枪口上。至于陈彤,他执掌新浪新闻业务17年,外界有新浪“流水的CEO、铁打的总编辑”之说。陈彤离职据信是新浪内部的原因,但不少人在网上写出他的离职标志着“新浪一个时代的结束”。

  正如陈彤在告别信上所写,互联网“是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很多观念和它们的代表者从这里穿行、碰撞。让我们抄两句歌词,当有一天“黯淡了刀光剑影”的时候,我们将忆起那一张张曾经“鲜活的面孔”。

  互联网引无数人竞折腰。但这个表面浪漫的虚拟世界,现实逻辑性越来越强。开始时这里只有随心所欲的自由和放浪,因为那时它属于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的江湖。但现在它已同日常社会融为一体,这里于是流行开一个新的关键词,那就是责任。

  所有来到互联网上的人,如今都需承担与他影响力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影响力越大,就越需谨言慎行。这一规则正在把虚拟世界变得很像现实。

  现实世界条条框框多,对在网络江湖上跑惯了的人来说,它缺少生动,显得枯燥乏味。很多网络名人在网络加强治理的今天感觉不舒服,这是可以理解的。挑战的酣畅淋漓更让人刺激,也更容易博得围观和掌声。一些天性就不喜欢加入秩序的人,尤其对毫无拘束的网络“理想国”充满向往。

  然而无论我们喜欢不喜欢,网络与现实生活的接轨是挡不住的趋势。当越来越多的人连存钱取钱以及大量日常购物都要经过互联网的时候,这个地方不断出现新的“与政治有关”的规定,将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互联网成为中国政治氛围最浓厚的地方之一,这被大量客观原因所促成。但如此多的尖锐议题和情绪突然集中于一处,这给治理带来不适感。控制、分流它们,让互联网变得像真实社会那样正常一些,别搞成一个人为的“火药桶”,这恐怕是任何管理者都不得不考虑的选项。

  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增强了社会的承受力,成为改革动力的全新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它的破坏性是社会日常治理不得不随时面对的。以往的互联网造就了一批“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但那个时代或许正在过去,未来互联网的弄潮儿大概将是一批更有智慧,有能力在互联网复杂环境中传递正能量的人。

  中国改革的一路上,每个时期都有一些人产生言行“被制约”的不舒服感。连起来看,它们折射的就是一个社会规律。一些人选择了与这个规律对抗,并且认为这样做是“高尚的”。

  然而不能不指出,这个社会还有另一种高尚的目标,它就是维护国家迎着内外各种挑战保持发展和稳定的能力。一个人有理由以个人的好恶和感受为中心,但考虑将个人选择与全社会的目标协调起来,这至少是理性的。

  我们非常希望言论的问题能逐渐在互联网上安定下来,它意味着社会治理的承受力与网络积极分子的表达欲逐渐形成契合。这将是一个艰难的磨合过程,这需要网络活跃表达者们对管理采取理解和配合的态度。同时需要管理者及中国主流社会对管理认识上的不断升级,以及调控方式和手段上的不断创新。▲(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